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冠狗的意思、冠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冠狗的解释

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贺 为王时,又见大白狗冠方山冠而无尾,此服妖,亦犬旤也。 贺 以问郎中令 龚遂 , 遂 曰:‘此天戒,言在仄者尽冠狗也。’” 颜师古 注:“言王左右侍侧之人不识礼义,若狗而著冠者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冠狗”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暂无权威收录和固定释义。根据汉语构词法分析,“冠”可指帽子或顶端装饰物,“狗”即犬科动物,组合后可能指代以下两种含义:

  1. 古代传说中的异兽

    推测与《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的“类犬而冠”生物相关,如《山海经·南山经》提及“亶爰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此类描述可能与“冠狗”形象存在关联性,但现存文献未见直接记载。

  2. 方言或民俗称谓

    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对“戴装饰物的狗”的俗称,例如传统舞狮表演中佩戴彩冠的“瑞犬”形象,或民间庙会中装扮特殊的犬只,此类用法缺乏词典学依据,属非标准词汇。

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及《中国古代动物图谱》(中华书局,2010年)进一步查证。若需学术引用,请通过权威古籍数据库检索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冠狗”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和文化寓意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词义

“冠狗”字面意为“戴着帽子的狗”,通常用来比喻不知礼义或行为荒唐的人。该词带有贬义,多用于讽刺表面装模作样却本质低劣的对象。


二、历史典故与出处

典故源自《汉书·五行志》记载的西汉事件:
昌邑哀王刘贺(汉武帝之孙)在封地时,曾目睹一只白狗头戴方山冠(汉代官员礼帽)却没有尾巴。郎中令龚遂解读此为“天戒”,暗示刘贺身边尽是“冠狗之徒”,即谄媚奉承、不守礼法的小人。
这一事件被视为刘贺后来荒淫失德、被废帝位的预兆,因此“冠狗”也被引申为政治腐败或统治者昏庸的象征。


三、词义的演变

  1. 原始比喻:直接指代“戴帽的狗”,强调表里不一的虚伪形象(《汉书》原意)。
  2. 引申含义:
    • 指趋炎附势、败坏纲常的臣子;
    • 现代语境中可泛指自命不凡却德不配位之人。

四、例句与用法


五、补充说明

需注意,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冠狗”列为成语,定义为“自封狗王/狗皇帝”,此解释可能为现代衍生义,与历史典故存在差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若有兴趣了解完整典故细节,可查看《汉书·五行志》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枕薄民保正不会骖镳侧庶侪匹搊弹词除升除孝地形冬储风刀霜剑佛手麦佛头菊阁正鹤轩后援皇猷懽如甲观江西今来古往记室九斿吉召连战皆捷梨花带雨六事挛废马入华山木楗泥文袙复盘活配比勤介侵刻绮岁砌阴热加工如泣如诉设戟慎溃爽练思忖寺省四实锁扃抬盒谈说铁字同室通州投分图说丸墨霄门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