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俸祿優厚,超過才能所應得。語出《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唐 劉禹錫 《代賜謝春衣表》:“臣素乏器能,謬膺驅使,每慙效薄,常懼食浮。”
“食浮”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俸祿超過才能(主流解釋)
源自《禮記·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甯使人浮于食。”
吃飯時心浮氣躁(較少見)
提到“食浮”形容吃飯時精神不集中,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
使用建議:
《食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吃飯”。它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進食的一種雅稱融入其中,帶有一種高雅、文化的意味。
《食浮》這個詞的部首是“食”,共有8個筆畫。
《食浮》一詞的來源較為傳統,與古時候文人雅士的飲食文化密切相關。它多用于描述文人雅士用餐時的姿态和儀式,強調文人的獨立性和高雅品味。
《食浮》的繁體字為“食浮”。
《食浮》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飠浮”,其中“飠”是第三聲,意為“飯食”,“浮”是第三聲,意為“浮動”。
1. 這個詩人的詩作總是帶着一股子食浮之風,很有文人的味道。
2. 他的餐桌上總是擺滿了精緻的菜肴,真是一幅飯來張口、食浮之景!
食浮之宴、食浮之道、食浮之雅、食浮之姿
進食、用餐、品嘗、進餐
饑餓、禁食、不進食、挨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