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浮的意思、食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浮的解釋

謂俸祿優厚,超過才能所應得。語出《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唐 劉禹錫 《代賜謝春衣表》:“臣素乏器能,謬膺驅使,每慙效薄,常懼食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食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淵源的特殊詞彙組合,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坊記》“食浮于人”的表述,其中“食”指俸祿,“浮”意為超過。原句“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甯使人浮于食”強調官員俸祿不應超過其能力貢獻,這體現了古代官員考核制度中的平衡理念(來源:《禮記正義》中華書局校注本)。

二、引申含義 在《漢語大詞典》中,“食浮”被定義為“俸祿或待遇超過實際才能”的社會現象。這種解釋延伸至現代漢語語境,可用來形容職場中“德不配位”或“才不配薪”的失衡狀态(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

三、語用特征 從構詞法看,“食+浮”屬于動補結構短語,其否定性語義特征在曆代文獻中保持穩定。該詞常見于政論性文本,如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十九曾用“食浮于功”批評官員考核弊端,現代多用于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專業論述(來源:《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食浮”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1. 俸祿超過才能(主流解釋)
    源自《禮記·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甯使人浮于食。”

    • 含義:指個人所得俸祿(古代以糧食計量)超過其才能或貢獻,強調“德不配位”。
    • 演變:古代“食”通“祿”,“浮”意為超過。這一用法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評價官員待遇的語境中,例如唐代劉禹錫《代賜謝春衣表》提到“常懼食浮”。
  2. 吃飯時心浮氣躁(較少見)
    提到“食浮”形容吃飯時精神不集中,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


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管崩褫逼除筆資逋逃之臣策贈常時辰旒寸縷大姑娘大門頭兒刀螂滴溜嘟噜都竈風馭負郭箇邊格緻家瞶禍玩災寒雪函裝河泲盒仗弘器活性炭肩負重任剿撫赍盜京氏學雞羣即照開隙燎如觀火厘和裡腳手淩汛裡曲吏胥隆昌論繹菉竹旅遊帽勉強明告蟠夔噴噴香劈帳青瓊七泉神仙尉書信館私厚訟辯鹔鹴袍陶器武監轄管撷采細纜西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