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鬼子母的意思、鬼子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鬼子母的解釋

佛教神名。梵名 诃梨帝南 ,義譯為歡喜。 晉 末 涼 譯為 鬼子母 。 王舍 城 娑多藥叉 之女,既嫁,生五百兒。發惡願欲盡食 王舍 城中他家之小兒。經佛度化,轉為保護小兒之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 梵釋 窣堵波西北行五十餘裡,有窣堵波,是 釋迦如來 於此化 鬼子母 ,令不害人,故此國俗祭以求嗣。”《金6*6*梅詞話》第二回:“略施奸計,使阿羅漢抱住比丘尼,纔用機關,交 李天王 摟定 鬼子母 。”《後水浒傳》第三十回:“走過村坊,人人隻道竈王婆;行到市鎮,個個盡疑 鬼子母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鬼子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鬼子母”這一詞彙具有雙重含義,既與佛教神話相關,也在漢語中被引申為成語使用:

一、宗教神話中的鬼子母

  1. 來源與身份
    鬼子母(梵名诃利帝母/Hariti)原是婆羅門教中的惡神,被稱為“母夜叉”。她因前世的怨念發願投生為藥叉女,以吃人間小兒為生,并生有五百個孩子。

  2. 佛教度化與轉變
    佛陀為教化她,藏起其幼子使其體會失子之痛。鬼子母幡然悔悟,皈依佛教,成為護法二十諸天之一,職責轉為保護兒童。在印度與中國寺廟中,她常被供奉于門屋或大雄寶殿兩側,象征守護與慈悲。

  3. 象征意義
    她的故事體現了佛教“放下惡念、普度衆生”的理念,從暴惡母變為愛子母,代表救贖與母性關懷。


二、成語中的引申義

在漢語中,“鬼子母”被用來形容行事無底線、毫無道德約束的人,尤其指不擇手段、損人利己者。這一用法源于其神話中“兇殘食子”的原始形象。


三、常見混淆點

需注意:“鬼子母”與近代侵華日軍無直接關聯,其名稱源于梵語音譯及“五百鬼子之母”的傳說。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