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柏黃腸的意思、柏黃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柏黃腸的解釋

以柏木黃心做的外棺。《周禮·夏官·方相氏》“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敺方良” 漢 鄭玄 注:“天子之椁,柏黃腸為裡,而表以石焉。” 漢 衛宏 《漢舊儀·補遺下》:“ 武帝 墳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内梓棺,柏黃腸題湊。”參見“ 黃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柏黃腸"是中國古代喪葬制度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特指漢代帝王或高級貴族陵墓中使用的一種特殊葬具,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指柏木,因其木質堅硬、耐腐蝕且氣味芳香,被古人視為制作棺椁的高級材料,象征身份尊貴與不朽。

  2. 黃腸

    "黃腸"原指去皮的柏木芯(呈淡黃色),後演變為一種葬制名稱。《漢書·霍光傳》顔師古注引蘇林曰:"以柏木黃心緻累棺外,故曰黃腸。"即用去皮柏木方材堆疊成椁室框架。

  3. 整體含義

    "柏黃腸"即"黃腸題湊",是漢代帝王陵墓中以去皮黃心柏木方材(标準約90×10×10厘米)層層平鋪、疊壘而成的椁室結構,形如木牆,用于保護内棺。此制為最高等級葬儀,僅限皇帝及特許諸侯王使用。

二、曆史依據與考古實證

  1. 文獻記載

    《漢書》多次提及"黃腸題湊",如霍光死後受賜"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漢書·霍光傳》),印證其為帝王級葬制。

  2. 考古發現

    北京大葆台漢墓(西漢廣陽王劉建墓)出土保存完整的黃腸題湊實物:由約1.5萬根柏木方疊成方框,高3米,厚0.9米,與《周禮》《禮記》記載的"柏椁"制度吻合。

三、文化象征與制度演變

  1. 禮制意義

    柏木象征"長青不朽",黃色對應五行中的中央土德,體現漢代"天人合一"思想。其形制需嚴格遵循"天子柏,諸侯松"的等級規範(《禮記·喪大記》鄭玄注)。

  2. 材質演變

    東漢後因柏木稀缺,逐漸以石材替代(如"黃腸石"),至魏晉時期該制度消亡。北京老山漢墓發現的柏木題湊與石構題湊并存,反映過渡特征。

四、學術研究價值

現代考古學通過"柏黃腸"結構可判定墓主身份等級,如揚州神居山漢墓(廣陵王劉胥墓)的黃腸題湊規模,直接印證《後漢書》所載諸侯王"梓棺、黃腸題湊各一具"的禮制。其榫卯結構更展現漢代木作工藝高峰,為古代建築技術研究提供關鍵實證。


資料來源

  1. 《漢書·霍光傳》及顔師古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89年)
  3. 《江蘇邗江甘泉二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期刊,1981年第11期)

網絡擴展解釋

“柏黃腸”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喪葬制度來理解:

  1. 基本定義
    指以柏木黃心制作的外棺,屬于古代帝王或貴族喪葬用具的一部分。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及漢代鄭玄的注釋,如“天子之椁,柏黃腸為裡,而表以石焉”。

  2. 結構與用途
    柏黃腸是“黃腸題湊”葬制的重要組件。所謂“黃腸”即柏木黃心,“題湊”指木材頭部向内堆疊的結構。這種棺椁外層用石料包裹,内層以柏木黃心為裡,體現等級尊卑。

  3. 曆史實例
    漢武帝陵墓便采用了此結構,《漢舊儀》記載其“柏黃腸題湊”,印證了該制度在漢代的應用。

  4. 需注意的誤解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誤讀為形容人“有勇氣和耐力”的成語,但根據古籍記載及考古研究,該詞并無此引申義,可能與其他成語混淆所緻。

柏黃腸是古代高階棺椁的專用術語,需結合“黃腸題湊”葬制整體理解,現代使用中需注意避免與發音相近的詞彙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鼇署蟞蜉炳爆波靈詫歎吃四方飯蕩流倒讀大酋打腫臉充胖子電冰櫃定力端整負蝂浮動工資恭願孤背過直古趣淮南小山華淨花曆灰燼會同假門假事講盟檢計建窯鲛鯋經風雨見世面驚癎雞黍捐薦垲壤困覺累手立馬追駒遴選龍蹻貌合行離猛将明睿目瞪舌強凝煉牛竪前甯人清原日薄崦嵫深洞石鲫石獅市四弦曲傱萃天粹天賊鐵弗橐筆霞壁香火錢顯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