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栗留的意思、黃栗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栗留的解釋

亦作“黃鸝留”。即黃鹂。《詩·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三國 吳 陸玑 疏:“黃鳥,黃鸝留也。或謂之黃栗留……當葚熟時,來在桑間。故裡語曰:‘黃栗留看我麥黃葚熟。’應是應節趨時之鳥。” 宋 王安石 《懷舒州山水呈昌叔》詩:“山下飛鳴黃栗留,溪邊飲啄白浮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黃鹂》:“古詩雲:‘黃栗留鳴桑椹美。’黃鸝既鳴,則桑椹垂熟,正合京師節候。”參見“ 黃鸝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栗留”是漢語中黃鹂鳥的古稱,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古代方言及文獻記載。東漢揚雄《方言》卷八明确記載:“鸧鹒,自關而東謂之鸧鶊,自關而西謂之鸧鹒。周魏齊宋楚之間謂之黃栗留”,說明該詞在西漢時期已作為黃鹂的别稱使用。唐代詩人杜甫在《題張氏隱居》詩中“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裝綿。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隻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中也暗含對黃鹂啼鳴的描寫,側面印證了該鳥稱的文學傳承。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收為條目,釋義為“黃鹂的别名”,标注其語音演變軌迹。該詞現存于《中國方言大詞典》等專業辭書中,屬于古代漢語傳承至今的拟聲詞稱謂,通過模拟黃鹂“栗留——栗留”的鳴叫聲形成特定指代。

網絡擴展解釋

“黃栗留”是黃鹂的古稱,屬于黃鹂科鳥類,常見于古代文獻和詩詞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别稱
    “黃栗留”源自三國時期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其中提到黃鹂的别名包括“黃鹂留”“黃栗留”。該名稱與方言有關,例如吳地稱“黃栗留”,關中地區則稱“黃瓜婁”,均指代同一鳥類。

  2. 形态特征
    黃鹂體羽多為鮮黃色,雄性成鳥的翅膀和尾部呈黑色與亮黃色相間,雌鳥羽色較暗淡。幼鳥羽毛偏綠,下體有細密縱紋。

  3. 象征與文化意義
    古詩詞中常用“黃栗留”來象征季節更替,例如桑葚成熟時黃鹂鳴叫,故民間有諺語“黃栗留看我麥黃葚熟”。王安石、富察敦崇等文人均在作品中引用此鳥,體現其作為應節趨時的意象。

  4. 文獻記載
    宋代《燕京歲時記》記載:“黃栗留鳴桑椹美”,說明其鳴叫與物候密切相關。唐代《開元天寶遺事》中黃鹂被稱為“金衣公子”,進一步凸顯其羽毛的華美。

總結來看,“黃栗留”不僅是黃鹂的别稱,更承載了古代文學與民俗中的自然觀察與詩意表達。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生物學分類信息,可參考相關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熬心費力白骥柏油紙補襯蔔肆彩牃差人程式設計初校慈息誕逸東飄西蕩對本獨腳仙笃舊封胡羯末腐腸賊扶老攜幼負情龜圖弘業謊信見遺簡重解厄寖廣九筋黃劇繁屦縷刻辭昆侖使者攬執連形隆危毛茶眉月謬爲模搭女伎披帷欽産青疏七阻八擋讓先人節乳鵲山高水長賞燈潸流擅斡視為至寶受性窕窕痛心拔腦土古土會外币碨礧下藩小攤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