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父母之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天子使禦史大夫 郗慮 持節策命公為 魏公 曰:‘朕以不德,少遭愍兇,越在西土,遷於 唐 衛 。’”
(2).指帝王死于非命。 清 李天馥 《明景帝廢陵》詩:“總無全盛時,一旦嬰愍兇。”
"愍兇"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愍"和"兇"二字組成,多見于古代文獻,尤指令人哀傷的災禍或不幸事件。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愍 (mǐn)
來源:《說文解字注》《廣韻》
兇 (xiōng)
來源:《爾雅》《尚書》
核心含義:指引發深切悲痛的災難或不幸,多用于描述家國喪亂、至親亡故等重大悲劇。
典型用例:
《晉書·孝友傳》:
“(王裒)痛父非命,未嘗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隱居教授,終身不仕,以愍兇為辭。”
此處“愍兇”指其父被冤殺之痛。
來源:《晉書》卷八十八
潘嶽《楊仲武诔》(魏晉骈文):
“子之愍兇,曾未龀髫。”
指楊仲武幼年遭遇父喪。
來源:《文選》卷五十六
多用于哀悼文本(如诔文、墓志),強調災難引發的道德悲痛,隱含對天命無常的慨歎。
已罕見于日常語言,僅存于古籍研究或仿古修辭中,需結合具體文本解讀。
(注:因古籍原書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原文;現代辭書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或商務印書館官網獲取部分内容。)
“愍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指父母去世的悲痛事件,屬于古代喪禮用語。例如《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中記載漢獻帝的自述:“朕以不德,少遭愍兇”,即表達幼年失去父母的哀傷。
特指帝王遭遇橫禍或非正常死亡。清代李天馥在《明景帝廢陵》詩中寫道:“總無全盛時,一旦嬰愍兇”,暗指明景帝被廢黜并離奇死亡的史實。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古籍例句,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結合上下文解讀。
迸跳邊豪薄酒菜把燦蔚超辰抄虜茶水出防黛文道不是頂針豆枝發人深思發炎廢放負類反倫副室婦兄歌星黉舍槐膠彈子洹洹晖日鹘露蹄翦覆徼駁基幹金幌給事黃門卷擄刊緝口沸目赤老把勢棱官冷夢琏璐領道毛氈沐胥南京俳兒破璧毀珪破蕩淺屑七貴輕玉筌拾乳酸菌三時神權識斷稅契銀遂過逃俗天雄挑擔子抟黍兔罟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