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趁的意思、驅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趁的解釋

猶驅趕。 唐 杜甫 《催宗文樹雞栅》詩:“驅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上·船吼》:“庚寅歲十一月朔, 西興渡 以舟子不謹,驅趁渡人上沙太早,既而潮至,趨岸不及,溺死者近百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驅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複合動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驅逐追趕

    本義指驅趕并追逐目标,常見于古代農事或動物管理場景。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棗》載:“凡五果及桑,正月旦雞鳴時,把火遍照其下,則無蟲災……常以驅趁。” 此處指用火光驅趕害蟲。

  2. 督促行動

    引申為催促、促使行動。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劉姓》中:“劉又指同怒曰:‘適我受困時,爾何不一助?’翁止之曰:‘爾欲驅趁我耶?’” 此處“驅趁”含逼迫、催促之意。

二、字源解析

三、語義演變

該詞多見于宋元至明清文獻,現代漢語已罕用,但仍在方言(如冀魯官話)中保留“驅趕牲畜”或“催促勞作”的用法。其語義核心始終圍繞“通過外力促使對象移動或行動” ,與單純“驅逐”(如“驅蟲”)相比,更強調動态的追逐過程或結果的達成。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釋義為“驅趕追逐”,引《齊民要術》為書證。

  2. 《近代漢語詞典》(白維國主編):

    收錄“驅趁”詞條,标注其明清用例及方言存續現象。

五、同義詞辨析

參考文獻原文來源:

  1. 賈思勰《齊民要術·卷四·種棗第三十》
  2. 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二·劉姓》
  3. 《漢語大詞典》第12冊第230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
  4. 白維國《近代漢語詞典》第1275頁(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驅趁”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詞義解析

  1. 詞性結構

    • “驅”為左右結構,本義為趕牲口、快跑或趕走;
    • “趁”為半包圍結構,此處作動詞後綴,與“驅”結合後整體表達“驅趕”之意。
  2. 引文示例

    • 唐代杜甫《催宗文樹雞栅》:“驅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
    • 宋代周密《癸辛雜識》記載因驅趁渡人過早登岸,導緻潮水突至的溺亡事件。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可參考杜甫詩集或宋代筆記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龍案杯半千包宿暴新鮮奔牛碧露參政察脈插趣赤白丸遲疑不決籌度川塞醋浸曹公道林紙大唐新語點頭會意點鐘地質羅盤董酒高衣火龍绛虬江沚交通網嵇鶴羁鴻津漈金蘭之友具體化袴子略及麗曲厲俗鹿韭冒色眇冥木珊瑚攀高枝兒泮芹偏帥漂墊辟卦虔夷憔神悴力散外韶豔時患守名書禀水北山人聳懾瑣尾外動字晚秋五方幢兀楞楞相伐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