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刻意雕琢詞章。 唐 白居易 《策林·議文章碑碣詞賦》:“今褒貶之文無覈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雖彫章鏤句将焉用之?”
彫章镂句(亦作“雕章镂句”)是漢語成語,指刻意雕琢文章的詞句,追求辭藻的華美與形式的精巧。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解析其含義及用法:
字面本義
“彫”通“雕”,意為雕刻;“镂”指镂刻;“章”指篇章,“句”指文句。合指像雕刻工藝品般細緻地修飾文字,追求詞句的華美工巧。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7卷,第112頁。
引申含義
強調過度注重形式而忽視内容實質,含貶義色彩。多用于批評文章堆砌辭藻、缺乏思想深度。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356頁。
文學批評中的典型用例
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以“雕章琢句”聞名,後世亦以此評價六朝骈文對形式的極緻追求。宋代王安石《上人書》批評浮華文風:“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镂繪畫也……要之以適用為本。”
來源:《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85頁。
現代語境中的演變
當代漢語中,該詞仍保留貶義,如:“學術論文應避免彫章镂句,重在觀點創新。”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298頁。
與近義詞對比
來源:《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商務印書館,1989年)第243頁。
異體字說明
“彫”為“雕”的異體字,《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已規範使用“雕”,但古籍及成語中仍保留“彫”的寫法。
來源:《通用規範漢字表》(教育部,2013年)附件1。
為提升内容權威性,建議參考以下文獻:
“彫章镂句”是“雕章镂句”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釋:
形容文章或言辭經過精心雕琢,詞句優美華麗,強調對語言形式的刻意修飾。
詞源與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議文章》:“雖雕章镂句,将焉用之?”,原指文章若缺乏實際内容,僅追求詞句修飾則無意義。
結構分析
用法與語境
更多信息可查看《漢典》及白居易《議文章》原文。
北方交通大學迸珠踣河産育斥駁惆怅賜舍待女店友豐肌封穴負怨呱嗒闆歸槥貴峻規行矩步沆茫合會和朗膠滞嗟隱幾幾聚生巨跖浪走壟崗沙渺慮鳴鐘鼓排衙貧旅僻時牽絲傀儡樵海芹獻窮神觀化窮崖絶谷求合然然可可善吏少小無猜石舫世鑒水澇書券束手自斃思慮送往勞來慫惥談兵探撰提倡完浃僞錢五惡先河閑郄消不得小遲小家夥遐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