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幹的意思、調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幹的解釋

[cadre enrolled from among workers] 從工人轉為幹部

詳細解釋

原為國家幹部,後調到學校去學習,稱“調幹”。《文藝報》1981年第1期:“我曾經是新 中國 最早的一批調幹大學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幹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詞彙,指計劃經濟時期國家根據需要對幹部身份人員的工作崗位、職務或地區進行的統一調整和分配。這一制度主要存在于20世紀50至80年代的中國,其核心目的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保障國家建設需求。

  1. 詞源解析

    從構詞法看,“調”為調動、調配,本義指協調安排(《說文解字·言部》釋“調”為“和也”);“幹”即幹部,源自日語“幹部”(かんぶ),指擔任公職或管理職務者。兩字組合後特指對公職人員的組織調配。

  2. 政策依據

    該制度源于1953年中共中央《關于統一調配幹部工作的指示》,強調“集中使用、重點配備”原則,優先滿足重工業、國防等領域的人才需求。國務院人事局曾設立專門機構負責全國調幹工作。

  3. 實施特征

    調幹具有強制性和計劃性,幹部需服從組織分配。據《中國勞動人事年鑒》記載,僅1952-1956年間全國調配幹部達88萬人次,多涉及東北工業基地、三線建設等國家重點項目。

  4. 社會影響

    該制度雖強化了國家對人才資源的控制力,但也衍生出戶籍固化、人才流動受限等問題。1984年勞動人事部頒布《關于改革幹部調配制度的意見》,标志着調幹制度逐步退出曆史舞台。

網絡擴展解釋

“調幹”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教育領域含義

指在職幹部被調離工作崗位,進入學校學習。例如:

二、人事調動含義

指符合幹部身份的人員跨地區或跨單位的工作調動,常見于人才引進政策。例如:

三、其他補充

注意事項

不同地區政策可能對“調幹”有細化要求,建議參考當地官方文件。例如深圳的調幹政策明确規定了幹部身份認定标準及調動材料清單。

别人正在浏覽...

标統不安逋逆藏庋層闉搽油抹粉赤壁之戰丑詫棰掠春意闌珊竄附鹾政大才榱盤彫損鼎賜頂名冒姓抖露對年房奴飛班獦人骨脈含韫黑蛱蝶紅得發紫魂搖魄亂豁朗互體缣缃薦言矯廉毄力進退觸籓救死扶傷兩塾獵白鹿馬買轉漫然末疾模塊末作木渠芝哪搭南朝420—589逆親膩香憑河氣朔人世滄桑山河易改,本性難移耍燕九松柏之壽貪賢潭淵桃花绶武經七書五洩綫毯鸮心鸝舌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