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碎裂。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餘未發言,寸心碎磔,且哭且叩侍兒。”
“碎磔”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古代刑罰
指中國古代一種殘酷的死刑方式,即将犯人的屍體肢解成碎塊并懸挂示衆,用以警示他人。這種刑罰不僅針對肉體,更帶有強烈的威懾性質。例如,明代袁崇煥曾被處以類似刑罰(即“磔刑”),其骨肉被百姓争搶碎割,慘烈至極。
引申含義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比喻:
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特定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碎磔這個詞指的是将磔(zhé)之物敲碎或打碎,使其成為碎片的動作或過程。
碎磔的部首為石字旁,部首筆畫數為5畫。
碎磔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出現在近現代的文獻中,具體出處尚未确立。
碎磔的繁體字為「碎轆」。
因為碎磔這個詞的出現較晚,所以在古代并沒有相關的具體漢字寫法。
1. 孩子們在玩耍時,意外地将花瓶碎磔了。
2. 他生氣地把紙箱放在地上,用力地踹了一腳,紙箱頓時碎磔成一片雪花般的紙屑。
碎磔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組詞,如:碎磔物、碎磔聲。
碎磔的近義詞包括:打碎、粉碎、破碎。
碎磔的反義詞可以是完整、完好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