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ve a high regard for;hold in esteem] 對某人的思想、行為、成就等給予很高的評價,表示十分重視
《本草綱目》深受人們的推重
推許尊重。《三國志·蜀志·孟光傳》“光祿勳 河東 裴儁 等”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暢 《裴氏家記》:“既長知名,為 蜀 所推重也。” 唐 權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文辟嘗推重,單辭忽受誣。” 明 胡應麟 《詩薮·國朝下》:“ 張中丞 特起 新蔡 …… 王次公 絶推重之。” ********* 《緻蔣經國先生信》:“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偉業,必為舉國尊敬,世人推重。”
“推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推重”指對某人或某事的才能、成就、品德等給予高度尊重和贊賞,表達強烈的肯定與重視。例如,《本草綱目》因學術價值“深受人們的推重”。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晉代文獻,如傅暢《裴氏家記》中“既長知名,為蜀所推重也”,體現其長期用于表達對人才的認可。
“推重”不僅限于個人,也可用于著作、思想等抽象事物,如《本草綱目》因醫學貢獻被廣泛推重。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近義詞對比,可參考權威詞典(如、2、3)。
推重是一個多義詞,可以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首先,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推的部首是手,重的部首是裡,推重總共有12畫。
推重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趣。在古代,它是指将某人或某事物的重要性或權威性推向前面,讓人們對其産生肯定或重視。例如,一個學者對某個理論做出高度評價,稱之為“推重”。在這裡,推重表示了對該理論的推崇和重視。
在繁體字中,推重被寫作「推重」,字形保持相同,隻是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推重并非總是像現代漢字一樣簡單地寫作「推重」。在古代,字形常常更為複雜,有些文獻中将推重寫作「推蓉」或「推稱」,但其意義與現代的推重相同。
以下是幾個例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詞:
1. 老師對他在課堂上的表現非常推重,給予了高度評價。
2. 這本書在學術界備受推重,被譽為經典之作。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與推重相關的一些詞語:
組詞:推崇、重視、器重、推崇備至
近義詞:崇敬、尊重、崇拜
反義詞:輕視、瞧不起、看不起
以上就是關于推重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