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鬼子母的意思、鬼子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鬼子母的解释

佛教神名。梵名 诃梨帝南 ,义译为欢喜。 晋 末 凉 译为 鬼子母 。 王舍 城 娑多药叉 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 王舍 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梵释 窣堵波西北行五十餘里,有窣堵波,是 释迦如来 於此化 鬼子母 ,令不害人,故此国俗祭以求嗣。”《金6*6*梅词话》第二回:“略施奸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纔用机关,交 李天王 搂定 鬼子母 。”《后水浒传》第三十回:“走过村坊,人人只道灶王婆;行到市镇,个个尽疑 鬼子母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鬼子母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鬼子母”这一词汇具有双重含义,既与佛教神话相关,也在汉语中被引申为成语使用:

一、宗教神话中的鬼子母

  1. 来源与身份
    鬼子母(梵名诃利帝母/Hariti)原是婆罗门教中的恶神,被称为“母夜叉”。她因前世的怨念发愿投生为药叉女,以吃人间小儿为生,并生有五百个孩子。

  2. 佛教度化与转变
    佛陀为教化她,藏起其幼子使其体会失子之痛。鬼子母幡然悔悟,皈依佛教,成为护法二十诸天之一,职责转为保护儿童。在印度与中国寺庙中,她常被供奉于门屋或大雄宝殿两侧,象征守护与慈悲。

  3. 象征意义
    她的故事体现了佛教“放下恶念、普度众生”的理念,从暴恶母变为爱子母,代表救赎与母性关怀。


二、成语中的引申义

在汉语中,“鬼子母”被用来形容行事无底线、毫无道德约束的人,尤其指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者。这一用法源于其神话中“凶残食子”的原始形象。


三、常见混淆点

需注意:“鬼子母”与近代侵华日军无直接关联,其名称源于梵语音译及“五百鬼子之母”的传说。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璧海城铺承天之祐川盐毳帘寸地打瞌冲盗诈大张声势打转地理系统厄境恶脸反映飞眼传情钢丝亘古通今光秃韩娥函舆黑眼珠怀奇皇恩监籍检求解裂积墨经童寄锡卷甲韬戈峻酷刻琢宽宏大量浪花敛获灵透论理学緑盐貌侵墨菊牧马瓢泼大雨撇捩抢红乞火人清灰冷灶取办日来月往扫除沈恸神委手版倒持收系送东阳马生序送人戃慌提携童肠围姓娴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