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講堂的意思、講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講堂的解釋

(1) [classroom]∶舊稱教室

(2) [lecture room]∶古時指講解經學的廳堂

(3) [hall]∶佛教講經說法的殿堂

詳細解釋

(1).儒師講學的堂舍。《後漢書·翟酺傳》:“ 光武 初興,愍其荒廢,起太學博士舍、内外講堂,諸生橫巷,為海内所集。”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始 文翁 為 蜀 守,立講堂作石室于南城。” 清 顧炎武 《又與潘次耕劄》:“吾異日局面似能領袖一方,然而不坐講堂,不收門徒,悉反 正德 以來諸老先生之夙習,庶無遺議於後人。”

(2).今亦指教室。 老舍 《蛻》第五:“他知道自己聰明,所以講堂上的功課他不大去聽。”

(3).高僧講經說法的堂舍。《南史·宋武帝紀》:“嘗遊 京口 竹林寺 ,獨卧講堂前,上有五色龍章。”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開元 初年, 潤州 江寧縣 瓦官寺 修講堂,匠人於鴟吻内竹筒中得之,與一沙門。” 清 金人瑞 《夢遊虎丘》詩:“不是曉鐘來枕畔,至今還在講堂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講堂”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儒師講學的場所
    最初指古代儒家學者傳授經學、講習學術的專用場所。例如《後漢書》記載漢明帝曾親臨講堂,命皇太子及諸王講經。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教育機構的核心功能。

  2. 佛教講經說法的殿堂
    佛教傳入中國後,“講堂”被借用為高僧宣講佛法的專用建築。如《南史》提到宋武帝曾在竹林寺講堂前休憩,唐代文獻中也有類似記載。

  3. 現代教育中的教室
    近代以來,“講堂”逐漸演變為對普通教室的舊稱,或指大學中較大的授課場所。例如老舍在小說《蛻》中描述學生“不大去聽講堂上的功課”。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宗教文化及現代教育場景中的不同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講堂

講堂是指教學活動中教師給學生講解知識的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講 (言部,三畫) + 堂 (土部,10畫)

來源:

講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五年》:“向仁堯之講堂,曰:‘不盡言邪?’” 講堂在古代一般指的是帝王貴族的官方學府或學堂,主要用于教授和講解禮儀、政治、文學等方面的知識。

繁體:

講堂

古時候漢字寫法:

講堂

例句:

1. 他在講堂上為學生們講解了數學題。

2. 他那堂生動的講堂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相關組詞:

講解、聽講、堂會、堂課

近義詞:

課堂、教室、講台

反義詞:

讨論、座談、互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