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瞞的意思、阿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瞞的解釋

(1). 三國 魏 曹操 的小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太祖武皇帝 , 沛國 譙 人也,姓 曹 ,諱 操 ,字 孟德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無名氏《曹瞞傳》:“ 太祖 一名 吉利 ,小字 阿瞞 。” 宋 楊萬裡 《讀嚴子陵傳》詩:“早遣 阿瞞 移 漢 鼎,人間何處有 嚴陵 ?” 清 曹寅 《題啟南先生莫斫銅雀硯圖》詩:“ 阿瞞 心雄天厭足,平生隻欠 西陵 哭。”

(2). 唐玄宗 的自稱。 唐 南卓 《羯鼓錄》:“上笑曰:大哥不必過慮, 阿瞞 自是相師,夫帝王之相,且須有英特越逸之氣,不然有深沉包育之度,若 花奴 但端秀過人,悉無此相,固無猜也。” 錢熙祚 校:“上於諸親常自稱此號。” 宋 範成大 《題<開元天寶遺事>》詩之三:“忽報豬龍掀宇宙, 阿瞞 虛讀相書來。” 宋 陸遊 《曉發金牛》詩:“ 阿瞞 狼狽地,千古有遺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阿瞞”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詞義演變和背景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三國曹操的小名(主要用法)

    • 曆史來源: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曹操本名吉利,小字阿瞞。這一稱呼在宋代楊萬裡、清代曹寅等文人作品中均有引用,常用于代指曹操。
    • 起源争議:
      • 可能源于亳州“取賤名保平安”的習俗,類似“狗剩”;
      • 或因其外貌特征(古語“瞞”指眼睛細小);
      • 另有說法認為與其家族姓氏背景有關(曹操祖輩原姓夏侯)。
  2. 唐玄宗的自稱

    • 見于唐代《羯鼓錄》等文獻,玄宗對親屬常以“阿瞞”自稱,體現親昵語氣。

二、詞義辨析

建議結合《三國志》裴注及《酉陽雜俎》等古籍進一步考證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瞞 Ā Mán

阿瞞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第一個部首:阝(阜),表示墓門。阜的拼音是fù。

第二個部首:目,表示眼睛。目的拼音是mù。

總共的筆畫:17畫。

來源:

阿瞞最早出現在古代小說《三國演義》中,是劉備的字。這部小說講述了中國曆史上三國時期的故事,因此阿瞞也成為了劉備的别稱。

繁體:

阿瞞的繁體字是「阿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阿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寫法可以參考古籍或研究資料。

例句:

- 劉備字阿瞞,劉備是三國時期着名的人物。

- 我覺得你是個阿瞞,總是隱藏自己的真實能力。

組詞:

- 僞裝着瞞:指僞裝成别人或隱藏************。

- 阿谀奉瞞:指奉承别人,掩蓋真實想法。

近義詞:

- 劉備

- 蜀漢劉備

反義詞:

- 正直

- 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