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醴酒的意思、醴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醴酒的解釋

甜酒。《禮記·喪大記》:“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飲酒者,先飲醴酒。”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二:“醴,甜美也,言其水甘如醴酒。” 唐 元稹 《祭淮渎文》:“維 元和 九年歲次甲午十二月朔甲辰某日辰,使謹遣某,用少牢醴酒之奠,昭禱于 淮瀆 長源公 之靈。”《東周列國志》第三八回:“ 晉文公 聞 太叔 和 隗氏 俱已伏誅,乃命駕親至 王城 ,朝見 襄王 奏捷。 襄王 設醴酒以饗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醴酒,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酒類飲品,其含義可從字源、典籍記載及文化内涵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解析

“醴”字從“酉”(酒器象形)、“豊”(禮器象形),《說文解字》釋:“醴,酒一宿孰也。”指一夜釀成的甜酒。其核心特征為:

  1. 甜味:因使用曲蘖發酵,糖化充分而酒精度低,口感甘甜。
  2. 濁酒:未經過濾,保留米渣,質地渾濁,區别于清酒“酎”。

二、典籍記載

  1. 《詩經》:“且以酌醴”(《小雅·吉日》),記錄周人宴飲禮儀中的醴酒。
  2. 《周禮》:“酒正掌酒之政令……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将“醴”列為祭祀五齊酒之一,屬薄酒。
  3. 《禮記》:“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強調醴酒在祭禮中與玄酒(清水)并重的象征意義。

三、文化内涵

醴酒在周代禮儀中具核心地位: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周禮·天官·酒正》(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
  3. 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
  4. 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醴酒是中國古代一種以谷物為原料、通過蘖法(發芽糖化)釀制的低度甜酒,具有以下特點:

  1. 釀造工藝 采用“蘖法”釀造(),即通過谷物發芽産生糖化酶進行發酵,與用曲釀造的黃酒工藝不同。這種工藝更接近現代啤酒的麥芽發酵原理。

  2. 酒體特征

    • 酒精度約4%,屬于低度酒
    • 口感甘甜,故稱“甜酒”()
    • 汁液渾濁,含未過濾的谷物殘渣()
  3. 曆史地位 作為中國古代三大古酒之一(與黃酒、葡萄酒并列),流行于先秦時期,但漢代後逐漸被黃酒取代()。《禮記》記載其用于喪祭禮儀()。

  4. 文化意象 常被用作禮儀和文學意象,如:

    • 成語“醴酒不設”比喻禮遇衰減()
    • 元稹《祭淮渎文》用醴酒作祭品()
  5. 現代定位 學界認為這是中國古代的“啤酒雛形”,但風味獨特,具有麥芽甜香與米香融合的特點()。近年有酒廠嘗試複原醴酒工藝,重現中式古啤酒風味。

注:完整文獻記載可參考《禮記·喪大記》《周禮·酒正》等典籍,現代研究詳見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按答賓事碧筩杯薄幸菜肴參虛蟾閣鏡臣伏逞辦乘障抽稅畜愛大功當晚道場山道得應得低氣地雁硐産風雲過壓豪懷侯衛喉韻畫龍黃森森環境教育火烏健實錦緣齎物課時寬博奎墨累重理紀狸奴利時離子鍵陋丑露水姻緣毛炮謀變牛轭朋皇瓢笙淺耕佥同器界青雲心喪家狗山客適志宿仇鎖骨貪着蛻變閑唠習睹晞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