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酒。《禮記·喪大記》:“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飲酒者,先飲醴酒。”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二:“醴,甜美也,言其水甘如醴酒。” 唐 元稹 《祭淮渎文》:“維 元和 九年歲次甲午十二月朔甲辰某日辰,使謹遣某,用少牢醴酒之奠,昭禱于 淮瀆 長源公 之靈。”《東周列國志》第三八回:“ 晉文公 聞 太叔 和 隗氏 俱已伏誅,乃命駕親至 王城 ,朝見 襄王 奏捷。 襄王 設醴酒以饗之。”
醴酒是中國古代一種以谷物為原料、通過蘖法(發芽糖化)釀制的低度甜酒,具有以下特點:
釀造工藝 采用“蘖法”釀造(),即通過谷物發芽産生糖化酶進行發酵,與用曲釀造的黃酒工藝不同。這種工藝更接近現代啤酒的麥芽發酵原理。
酒體特征
曆史地位 作為中國古代三大古酒之一(與黃酒、葡萄酒并列),流行于先秦時期,但漢代後逐漸被黃酒取代()。《禮記》記載其用于喪祭禮儀()。
文化意象 常被用作禮儀和文學意象,如:
現代定位 學界認為這是中國古代的“啤酒雛形”,但風味獨特,具有麥芽甜香與米香融合的特點()。近年有酒廠嘗試複原醴酒工藝,重現中式古啤酒風味。
注:完整文獻記載可參考《禮記·喪大記》《周禮·酒正》等典籍,現代研究詳見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醴酒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甜美的酒。這種酒淡黃色,甘甜可口,具有芳香的味道。在古代,醴酒通常是用來祭祀神靈或慶祝重要的場合。
拆分醴酒的部首是酉(酒),酉屬于部首酉,表示與酒有關。醴酒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酉部為7畫,而其餘部分醴為5畫。
醴酒的源自《說文解字》,是由酉和己兩個字組成而成。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醴酒相同。
在古代,醴酒一詞的寫法稍有不同。醴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酈,酒的寫法與現代相同。這種寫法并不常見,現代通用的還是醴酒這個詞。
1. 他品嘗了一口這個醴酒,感到口中一片甜蜜。
2. 在宴會上,客人們舉起酒杯,共同祝福并喝下了一杯醴酒。
醴酒的相關詞語、成語和俗語有:
- 醴泉:指甘美的泉水。
- 蜜酒:指加入蜜糖的酒,與醴酒相似的甜美飲品。
- 醍醐灌頂:比喻被灌輸智慧,對某事有深刻領悟。
- 如魚得水:比喻處境舒適,如同魚兒處在水中一樣。
醴酒的近義詞有:
- 甜酒:具有甜味的酒品。
- 甘酒:一種由米釀造的甜味飲品。
醴酒的反義詞是苦酒,指苦澀或帶有苦味的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