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號紙的意思、號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號紙的解釋

明 清 時代政府所頒記載土司襲位者職銜,世系、承襲年月的書狀。《清史稿·土司傳二·四川》:“ 小姓寨 土百戶,其先 郁從文 ,於 明 末歸附,授長官司職銜印信,管束番衆。 順治 年間,将 明 時印信號紙呈繳。”《清史稿·土司傳二·四川》:“ 嘉慶 八年,土司 羅藏策登 為正土司頭人 雲甸 等戕害,以頭人 阿彩登舟 拔補,頒給印信號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號紙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含義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釋義,“號紙”指清代官府頒發的憑證文書,常見于邊疆地區土司承襲、土地權屬确認等場景。例如《清會典事例·吏部·土司承襲》記載:“凡土官之職,皆給號紙,土府、廳、州、縣則加以印”,說明其作為官方認證載體的性質。

該詞由“號”(标識、憑證)與“紙”(文書載體)複合構成,體現了古代行政文書制度特征。《辭源》(第三版)指出,號紙在明清時期多用于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是中央政權實施“改土歸流”政策時确立管轄權的法律憑據,具有契約文書與身份證明雙重功能。現存清代雲南麗江木氏土司檔案中,仍可見蓋有官印的號紙實物。

網絡擴展解釋

“號紙”是明清時期政府頒發的一種官方文書,主要用于記錄少數民族地區土司(世襲地方官)的承襲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號紙是明清兩代中央政權向土司頒發的官方憑證,記載内容包括土司的職銜、家族世系、承襲時間等關鍵信息。該文書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司合法繼承職位的重要依據。

  2. 曆史背景與功能
    在土司制度下,中央通過頒發號紙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例如,《清史稿》提到土司需向朝廷“呈繳印信號紙”,表明其權力來源的合法性。若土司犯罪或絕嗣,朝廷會收回號紙以廢止其世襲權。

  3. 文書結構解析
    從詞義拆分看:“號”指官方編號或封套,“紙”指正式文書。號紙通常包含封面(标注官府信息)和内頁(記錄具體内容),兼具保護文件完整性和彰顯權威性的作用。

  4. 其他引申解釋
    部分詞典提到“號紙”可引申為“保護某人/事的行為”,但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釋義。

提示:若需具體號紙的實物案例,可參考《清史稿》等史料,或查閱明清土司檔案。

别人正在浏覽...

哀素哀杖八面受敵不頓常服侈美憃愚大暮大心東歐獨繭縷椟匮二十二史肥滿分袂工段長弓弰閨範黃雚黃台瓜辭黃頭揮泗昏僝挾令節鼓濟美九隆開眉笑眼課校狂貙老婆當軍擂家漢連次廉忠烈軍屬旁鄉噴散平準氫氣輕銳窮崖絕谷去職沙悟浄深湛水狐水引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似續酸豏踏蹑陶春鐵門限啼笑皆非徒杠文科沃饒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霞臉相家銷魂奪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