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觸抵的意思、觸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觸抵的解釋

亦作“ 觸觝 ”。 1.猶言抵觸頂撞。《詩·魯頌·閟宮》“秋而載嘗,夏而楅衡” 漢 鄭玄 箋:“秋将嘗祭,於夏則養牲,楅衡其牛角,為其觸觝人也。” 漢 焦贛 《易林·觀之大壯》:“觸抵牆壁,不見戶房。” 三國 魏 曹丕 《豔歌何嘗行》:“少小相觸抵,寒苦常相隨。” 明 何景明 《題大司馬王晉溪先生<十牛圖>》詩:“風林煙草恣牧放,水涉沙眠無觸觝。”

(2).指觸犯刑法。《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謂士仕者,污漫者也,賊亂者也,恣睢者也,貪利者也,觸抵者也,無禮義而唯權勢之嗜者也。”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念孫 曰:“觸抵,謂觸罪過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觸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抵觸頂撞
    指因意見或行為沖突而産生的對抗,常用于描述人際矛盾或物體碰撞。

    • 古籍例證:漢鄭玄注《詩經·魯頌》提到“楅衡其牛角,為其觸抵人也”,指用橫木約束牛角防止頂撞人。
    • 現代引申:如“觸抵牆壁”。
  2. 觸犯刑法
    指因行為逾越法律界限而構成犯罪。

    • 古籍例證:《荀子·非十二子》批評“觸抵者”為貪利違法的士人。
    • 法律關聯:古漢語中“觸罪過”即現代“觸犯法律”。

二、構詞與演變

三、現代用法

當代使用中,“抵觸”更常見(如“意見抵觸”),而“觸抵”多見于古文引用或特定語境。例如,形容動物頂撞時可用“觸抵”,但法律場景多用“觸犯”替代。

建議結合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查閱古籍例句,以全面掌握其演變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觸抵(chù d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分别介紹觸和抵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及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觸(chù)的意思是接觸、碰觸。它由手(扌)部首和蟲字旁組成,共有12個筆畫。蟲字旁表示與蟲相關的事物。 抵(dǐ)的意思是碰到、接觸。它由扌部首和氐字旁組成,共有9個筆畫。氐字旁表示抵抗、頂住等意思。 觸抵(chù dǐ)這個詞語的來源較為常見的情況是描述兩個物體接觸或碰撞的動作。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觸的寫法有時會使用手(扌)作為部首,有時則使用觸字旁。抵的古代寫法為扌旁帶氐字旁。這些寫法都是為了表達接觸或碰撞的意思。 以下是兩個詞語的例句: 1. 我輕輕觸了一下他的手臂,傳遞着我的溫暖和關懷。 2. 運動員抵擋住了對手的攻擊,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和技巧。 與觸抵相關的組詞有: 觸摸(chù mō):觸摸、用手接觸 抵達(dǐ dá):到達、抵達目的地 抵抗(dǐ kàng):抗拒、反抗外來力量 與觸抵意思相近的近義詞是接觸(jiē chù),表示兩個物體相碰或感受到某物。 觸抵的反義詞是離開(lí kāi),表示遠離或不接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