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身體上刺畫有色的花紋或圖案。《文選·左思<吳都賦>》:“雕題之士,鏤身之卒。比飾虬龍,蛟螭與對。” 劉良 注:“言夷人雕額鏤身為文,與虬龍之飾相似,故雲此飾又可與虬龍偶對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 越 人習水,必鏤身以避蛟龍之患。”參見“ 文身 ”。
“镂身”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镂身”讀作lòu shēn,指在身體上刺畫有色的花紋或圖案,即傳統習俗中的“文身”。這一行為常見于古代某些族群的文化中,如《吳都賦》提到的“镂身之卒”,即指身上刺有花紋的士兵。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镂身”引申為成語,比喻通過自我修煉提升品質或能力。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依據,可能為現代衍生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可參考《文選·吳都賦》或《酉陽雜俎》原文。
《镂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雕刻或雕刻在身上。它是由兩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镂”和“身”。
“镂”字的部首是“钅”,它表示與金屬有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7,寫法較為複雜。
“身”字的部首是“身”,它表示與人體有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7,寫法相對簡單。
《镂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用來形容女性身上雕刻的紋身圖案。
《镂身》的繁體字為「鏤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镂身》的古寫形式為「鑪儋」。
1. 他的臂上镂刻着一幅華麗的紋身。
2. 她镂身的花紋紛繁細緻,美得令人驚歎。
3. 這位畫家将自己的藝術展現在镂身的作品中。
雕刻、紋身、圖案、臂膀、美麗
刻畫、雕琢、刻印
普通、樸素、無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