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大政策的意思、三大政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大政策的解釋

指 ********* 制定的聯 俄 、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 毛6*6*東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6*6*黨》第二章第五節:“這種三民主義即是 ********* 的三大政策,即聯 俄 ,聯共和扶助農工政策的三民主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大政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三大政策”是中國近代史中專指孫中山先生于1924年改組國民黨時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項革命綱領。這一概念在《中國近代史詞典》中被定義為“新三民主義的核心實踐方針”,具體内涵如下:

  1. 聯俄政策

    指聯合蘇維埃俄國,争取國際支持以對抗帝國主義壓迫。孫中山在《緻蘇聯遺書》中強調“中國可自由獨立之基礎,當以聯合蘇聯為關鍵”,标志着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力量的戰略合作。

  2. 聯共政策

    即允許共産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形成革命統一戰線。據《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記載,此舉旨在“集中革命勢力,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

  3. 扶助農工政策

    包含廢除苛捐雜稅、制定勞動保護法等内容,核心是發動工農階級參與革命。《孫中山全集》提到該政策“使耕者有其田,工人得保障”,成為國民革命的社會基礎。

三大政策的曆史意義在于将舊三民主義發展為反帝反封建的實踐綱領,為北伐戰争和國共合作奠定理論基礎。當代研究認為,這一政策體系體現了“革命策略的國際化與群衆化轉向”(來源:《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

網絡擴展解釋

“三大政策”通常指孫中山在國民黨改組時期提出的重要政策,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三大政策”指孫中山在1923年底至1924年初确立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項政策,是國民黨改組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三民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曆史背景

  1. 提出時間:1923年底,孫中山在中國共産黨幫助下召開國民黨改組會議,正式确定三大政策。
  2. 政策關聯: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孫中山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将民族主義(反帝、民族平等)、民權主義(平民共有民主)、民生主義(耕者有其田)與三大政策結合,形成“新三民主義”。

三、核心内容

政策名稱 主要内容
聯俄 與蘇聯合作,争取國際支持
聯共 允許共産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
扶助農工 改善農民和工人的經濟地位,發動群衆參與革命

四、曆史意義

  1. 推動國民革命:為國共第一次合作奠定政治基礎,促進北伐戰争和反帝反封建鬥争。
  2. 思想創新:将舊三民主義發展為具有明确反帝反封建性質的新三民主義。

五、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富國強兵、文明開化、殖産興業”三大政策,但此說法多見于低權威性網頁(如),需注意與孫中山政策的區分。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學術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尺竿白僵苞栎豹騎本溪市避迹違心猜專産生超拔澄茄辭老寸箋大房山單行本府綢哥舒廣廈鬼伯規諷鬼見愁鴻疎環泣蝴蝶瓦繪寫堅壁湔浣恝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橛頭匡汲兩勢下連中三元利空禮品憫笑末着南能北秀内誠尼聃蟠亘鉗忌起死回骸奇聞日餘書令輸輸搜簡攤鋪天将雄師貼射剃發令停閣拓羯無柰五臧閑瞧嚣讟枭呼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