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連昌宮 ”。
連昌是漢語中兼具曆史地理與文學意象的複合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曆史地名考據 連昌最早見于唐代文獻,指洛陽附近的連昌宮。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該宮殿始建于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屬河南府壽安縣轄境,是唐代東都的重要行宮。元稹在《連昌宮詞》中詳細描繪了其建築規制:"上皇偏愛臨砌花,依然禦榻臨階斜",印證了宮殿的園林布局特點(《全唐詩》卷419)。
二、文學意象衍生 在詩詞創作中,連昌常作為盛世象征與曆史變遷的載體。周邦彥《汴都賦》用"連昌故老,猶說開元"表達對前朝繁華的追憶,該用法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為經典文學意象(第10卷第328頁)。清代朱彜尊《連昌宮詞二首》更以"連昌宮中滿宮竹"構建曆史場景,成為悼古題材的典型範式。
三、現代語義流變 當代《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在河南西部方言中,"連昌"衍生出"連綿不斷"的引申義,如"連昌雨"指持續多日的陰雨天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此語義在《洛陽地方志·民俗卷》中得到印證,體現了古語詞的地域性演變。
需說明的是,作為專有名詞時,"連昌"現仍存在于河南省宜陽縣的村鎮名稱中,該地名于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确立,相關沿革可參考《河南省行政區劃沿革志》。
“連昌”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基本含義
根據、等來源,“連昌”常見于“連昌宮”這一名稱,是唐代著名行宮。該宮位于今河南省宜陽縣,為唐高宗時期修建,曾是皇家避暑勝地,後因安史之亂逐漸衰落。
文學意象
元稹的《連昌宮詞》以連昌宮為背景,通過宮邊老翁的回憶,反映唐朝由盛轉衰的曆史。詩中描寫“連昌宮中滿宮竹”等場景,将宮殿的荒廢與時代變遷結合,成為諷喻詩的代表作。
部分資料(如)提到“連昌”是洛河的支流名稱,但此說法較少見于主流典籍,可能為地方性稱謂,需結合具體地域文獻考證。
豹旅朝晩差秩抽引怆楚穿透丁翁二斟蘩虂飛閤伏讀關崄橫死神花骨朵黃鼬歡騰胡漢民嚼齶捶床季風近水樓台君長軍職磕瓜科品酪酸料桶靈竺禮學镂句沒羞民信局沒地裡的巡檢内廠撲蝶會溥浮乾渴前行凄風寒雨秦樓謝館蛆皮神箭糁粒詩逋蔬甲説明文私祧泝遡速途塔布囊螗蜩碳水化合物天醫剔齒櫼刓隱倭寇我執無紀律污名相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