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言的意思、清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言的解釋

(1).高雅的言論。 晉 陶潛 《詠二疏》:“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唐 章八元 《酬劉員外月下見寄》詩:“獨謡聞麗曲,緩步接清言。” 王闿運 《羅季子诔》:“甲寅之秋,常接談燕,清言相酬,如對瓊樹。”

(2).指 魏 晉 時期 何晏 、 王衍 等崇尚《老》《莊》,擯棄世務,競談玄理的風氣。 晉 陶潛 《扇上畫贊》:“ 鄭叟 不合,垂釣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晉書·郭象傳》:“﹝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 清 姚鼐 《<莊子章義>序》:“餘觀之,特 正始 以來,所謂清言耳!” 魯迅 《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 晉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參見“ 清談 ”、“ 玄談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清言”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高雅脫俗的言論

指内容深刻、富有哲理的對話或論述,常見于文人雅士的交流中。例如晉代陶淵明在《詠二疏》中用“清言曉未悟”形容用精妙言論啟發他人。唐代章八元也在詩中提到“緩步接清言”,體現清談的文化氛圍。


2.魏晉時期的玄談風氣

特指魏晉時期以何晏、王衍等名士為代表的風潮,他們推崇《老子》《莊子》,主張擯棄世俗事務,專注于探讨玄學哲理(即“清談”或“玄談”)。《晉書·郭象傳》記載郭象“好老莊,能清言”,《世說新語》也描述何晏主持清談時“談客盈坐”的場景。


3.文學體裁(晚明至清初)

作為一種文體,“清言”又稱“清言小品”,盛行于晚明時期。這類作品多以格言、隨筆形式呈現,内容涉及人生哲理、修身養性等,語言簡練隽永,代表作家包括屠隆、陳繼儒等。


補充說明:

(注:如需具體文獻案例或擴展讨論,可參考《世說新語》《菜根譚》等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清言

清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清意指幹淨、明亮、透明,言意指言語、語言。因此,清言可以理解為清澈明亮的言語,也可以表示清晰、明确的表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清這個字由水部的氵(三點水)和青(由“⺈”和“一”組成)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8。

言這個字由言部的言和分(由“八”和“刀”組成)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7。

來源

清言作為一個詞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根據漢字的構造,清言的意思可以結合清的清澈明亮和言的語言,表示用明亮、清澈的語言來表達。

繁體

在繁體字中,清的字形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增加了一點兒複雜的筆畫。言的字形也沒有太大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清的古代寫法是「淸」,言的古代寫法是「訁」。

例句

1. 他的清言明志,赢得了大家的信賴。

2. 演講時要用清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組詞

1. 清晰:表示非常明了、清楚的意思。

2. 言辭:指言語的詞句。

3. 清新:表示清爽、新鮮的意思。

近義詞

1. 明言:和清言的意思相近,表示清楚明白地表達。

2. 清晰明了:強調表達清楚、易懂。

反義詞

模糊:和清言意思相反,表示含糊、不清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