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實遺盜的意思、陳實遺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實遺盜的解釋

《後漢書.陳寔傳》﹕"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實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稽颡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複盜竊。"後因以"陳實遺盜"為以仁德感動竊賊棄惡從善之典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陳實遺盜”是一個源自《後漢書·陳寔傳》的典故,指以仁德感化竊賊棄惡從善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典故來源

東漢名士陳寔(字仲弓)發現盜賊藏于家中房梁,他未直接抓捕,而是借機教育子孫,稱“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并稱盜賊為“梁上君子”。盜賊聞言羞愧自首,陳寔非但未責罰,反而贈其絹布二匹,勸其改過自新。此後,當地盜竊之風大減。

2.核心含義

3.讀音與用詞差異

4.近義與用法

5.文化影響

此典故成為中華文化中“寬恕教化”的典範,常被引用于教育、社會治理等場景,體現儒家“以德為先”的思想。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陳實遺盜

陳實遺盜是一個成語,原指陳述事實而控告盜賊。其中,“陳實”意為真實地陳述, “遺盜”意為盜賊。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陳實”分别由部首“阝”(阜)和“言”,共7畫。
- “遺盜”分别由部首“辶”和“貝”,共13畫。

來源:陳實遺盜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一篇中。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戰國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當時,魏國有一位名叫申晏的官員,他在陳述了實情之後,成功地揭發了一夥盜賊。

繁體:陳實遺盜(使用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陳實遺盜

例句:他用真實的證據陳實地揭發了那名遺盜。

組詞:陳述、實情、盜案

近義詞:直陳、實狀、竊賊

反義詞:隱瞞、虛構、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