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遺盜的意思、陳實遺盜的詳細解釋
陳實遺盜的解釋
《後漢書.陳寔傳》﹕"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實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稽颡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複盜竊。"後因以"陳實遺盜"為以仁德感動竊賊棄惡從善之典故。
詞語分解
- 陳的解釋 陳 (陳) é 排列,擺設:陳列。陳兵。 述說:陳述。陳情。詳陳。陳訴。陳說。 舊的,時間久的:陳舊。陳腐。陳醋。推陳出新。陳陳相因。陳迹。陳皮。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中國朝代名
- 盜的解釋 盜 à 偷竊,用不正當的手段營私或謀取:盜竊。盜賊。盜伐。盜掘。盜運。盜賣。盜用。盜名欺世(亦稱“欺世盜名”)。 偷竊或搶劫財物的人:海盜。強盜。竊國大盜。 匪竊偷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陳實遺盜"(也作"陳寔遺盜")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以仁德感化他人,尤其是對待有過錯的人時,采取寬恕、教誨而非嚴懲的方式,使其改過自新。該典故體現了儒家"以德服人"、"寬厚仁恕"的思想。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 本義: 指東漢名士陳寔(字仲弓)發現盜賊後,不僅未加責罰,反而以言行感化對方,使其羞愧悔悟的故事。
- 引申義: 比喻以高尚的品德和寬厚的胸懷感化、教育有過失的人,促使其自覺改正錯誤。強調道德教化的力量勝過嚴刑峻法。
- 近義: 寬以待人、以德報怨、春風化雨。
- 反義: 睚眦必報、嚴刑峻法。
二、典故出處與詳解
該成語典出《後漢書·陳寔傳》:
"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稽颡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複盜竊。"
- 背景: 東漢年間遭遇荒年,百姓生活困苦。
- 事件: 小偷夜間潛入陳寔家,躲在房梁上。陳寔暗中發現後,沒有聲張或抓捕,而是起身整理衣冠,召集子孫,嚴肅地教育他們說:"人不能不自我勉勵。做壞事的人未必本性就壞,是習慣和環境使他變成這樣。'梁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啊!"
- 感化: 小偷聞言大驚,從梁上跳下叩頭認罪。陳寔溫和地開導他:"看你的樣子不像惡人,應該深刻反省、改過向善。不過你這樣做想必是因為貧困。"隨後,陳寔贈送小偷兩匹絹布。
- 結果: 陳寔的仁德之舉感化了小偷,也教育了子孫,使得當地盜竊之風平息。
三、核心思想與教育意義
- 寬恕仁德: 對待犯錯者("盜"),陳寔選擇了諒解("遺"有寬恕、放過之意)而非懲罰,體現了儒家"恕道"精神。
- 教化感召: 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子孫的言行實為說給小偷聽),點明"性相近,習相遠"的道理,喚醒對方的羞恥心和向善之心。
- 體察根源: 陳寔能洞察小偷行為背後的社會根源(貧困),并給予物質幫助(贈絹),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 效果顯著: 證明了道德感化的力量遠勝于單純的懲罰,能達到"無複盜竊"的社會治理效果。
四、權威引用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陳寔遺盜"或相關條目(如"梁上君子")的釋義均會引用《後漢書》此典故,解釋其含義為以德感化盜賊。
- 《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收錄該成語或其變體,詳細叙述典故,并闡釋其比喻義和教育意義。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等編,商務印書館):在解釋"遺"字時,可能會列舉此典故作為"寬恕、放過"義項的例證。
主要參考來源:
- 《後漢書·陳寔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 中華書局官網古籍資源介紹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 上海辭書出版社官網
- 《成語大辭典》(最新修訂版)(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官網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等編,商務印書館) - 商務印書館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陳實遺盜”是一個源自《後漢書·陳寔傳》的典故,指以仁德感化竊賊棄惡從善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典故來源
東漢名士陳寔(字仲弓)發現盜賊藏于家中房梁,他未直接抓捕,而是借機教育子孫,稱“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并稱盜賊為“梁上君子”。盜賊聞言羞愧自首,陳寔非但未責罰,反而贈其絹布二匹,勸其改過自新。此後,當地盜竊之風大減。
2.核心含義
- 以德化人:強調通過寬容與感召引導他人向善,而非單純懲罰。
- 教育意義:陳寔借機教導子孫,暗含“環境與習慣影響人性”的哲理。
3.讀音與用詞差異
- 部分資料注音為“遺(yí)盜”,意為“贈送”(如、4);也有注音“遺(wèi)盜”,可能為方言或傳寫差異(如、6)。現代多采用“遺(yí)”的讀音。
4.近義與用法
- 近義詞:梁上君子(指竊賊,但用法不同)。
- 現代多用于贊揚以德服人、化解矛盾的行為,如“他以陳實遺盜的精神感化了誤入歧途的青年”。
5.文化影響
此典故成為中華文化中“寬恕教化”的典範,常被引用于教育、社會治理等場景,體現儒家“以德為先”的思想。
别人正在浏覽...
暗事抱瘵背面标征不習水土財覽草頭出納大白鼠誕肆地漏鬥麗争妍斷國端線對換遁身惡孰煩刑墳碑蜂虿入懷﹐隨即解衣府報附加稅怪詫管公堂軌物後法激潮階陛介絕截頭進旅進退存亡祭壇極珍踞虎盤龍淩逼吏術莫教末期末由暮雨女須排讦頻服品酒竊犯秋魄權變鋒出鋭入沙咤利甚嚣塵上時乖運蹇樹杪胎裡素頭市王僚危台無道霞服狎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