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大雅·闆》:“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後因以“屏翰”比喻國家重臣。 唐 韓愈 《楚國夫人墓志銘》:“公居 河東 ,子在 鄜畤 ,為王屏翰,有壤千裡。”《新唐書·趙德諲傳》:“吾為國屏翰,渠敢有他志!”《遼史·天祚皇帝紀三》:“ 平州 帶甲萬餘, 瑴 有文武材,可用為屏翰。”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好箇有擔當的男子,不枉做皇家的屏翰。”
(2).謂屏障輔翼。《明史·張翀傳》:“國家所恃為屏翰者,邊鎮也。”
保衛。《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崇甯四年》:“四輔屏翰京師,兵力不可偏重。”《明史·靖江王守謙傳》:“以 洪都 重鎮,屏翰西南。”
“屏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經典出處
源自《詩經·大雅·闆》的“大邦維屏,大宗維翰”,其中“屏”指屏障,“翰”指棟梁,合稱比喻國家重臣或重要支柱。
核心釋義
“屏翰”兼具名詞與動詞屬性,核心圍繞“屏障”和“棟梁”展開,古代文獻中常見于政治、軍事領域,強調對國家的保護與支撐作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點。
屏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屍”和“靈”,并且有17個筆畫組成。
屏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易經》中,意思是指用來屏蔽照射的陽光的一種遮擋物。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屏翰使用的是“幺丨幺”和“灬屍”兩種寫法,與現代漢字稍有差異。
在繁體字中,屏翰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1. 他用屏翰擋住了臉上的陽光。
2. 屏翰撲打着飛落下的紅風。
3. 她使用屏翰來防止窗外的光線幹擾她的工作。
屏翰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屏翰紙(用于遮擋陽光的紙張)。
2. 屏翰牆(用于遮擋陽光的圍牆)。
近義詞:屏風、遮擋。
反義詞:透光、透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