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虎歸山的意思、放虎歸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虎歸山的解釋

[let the tiger return to the mountains — cause calamity for the future] 比喻放走敵人,自留禍根

倘他逃走了去,豈不是放虎歸山?——清· 錢彩《說嶽全傳》

詳細解釋

比喻放走敵人,贻患無窮。語本《三國志·蜀志·劉巴傳》“俄而 先主 定 益州 , 巴 辭謝罪負, 先主 不責”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零陵先賢傳》:“ 璋 遣 法正 迎 劉備 , 巴 諫曰:‘ 備 ,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内也。’既入, 巴 復諫曰:‘若使 備 讨 張魯 ,是放虎於山林也。’ 璋 不聽。”《說嶽全傳》第三一回:“倘他逃走了去,豈不是放虎歸山?”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這叫做放虎歸山,給 元茂屯 留下個禍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放虎歸山

釋義

指放走敵人或潛在威脅,導緻其日後卷土重來,釀成後患。比喻因一時心軟或失策而留下禍根。


一、字義解析


二、典故溯源

源自《三國志·蜀志·劉巴傳》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賢傳》:

“若使備讨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

劉備曾寄居劉表麾下,曹操謀士建議若讓劉備征讨張魯,如同放虎歸山,必成大患。後成為經典比喻,警示不可縱容敵對勢力。


三、現代引申與用法

  1. 核心語義:因處置不當或心慈手軟,導緻隱患再生。

    例:輕判罪犯卻未矯正其行為,實為放虎歸山。

  2. 應用場景:
    • 政治軍事:釋放戰俘或妥協退讓,反遭反噬。
    • 日常生活:寬容屢犯錯誤者,緻其變本加厲。

四、近義與反義詞


五、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放虎歸山”詞條釋義及典故出處。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分析“虎”作為危險象征的文化内涵。
  3.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讀“歸”字的動詞用法及引申義。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為權威出版物;現代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www.hanyudacidian.cn])

網絡擴展解釋

“放虎歸山”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成語釋義


成語出處

最早見于晉代司馬彪的《零陵先賢傳》。書中記載,劉璋派遣法正迎接劉備,謀士劉巴勸谏:“若使劉備讨伐張魯,如同将老虎放歸山林。”但劉璋未采納,最終導緻劉備反客為主。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辨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該成語深刻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隱患的警惕性,常用于政治、軍事或日常決策的警示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哀耗變躬遷席弊惡禀聞不成體統不分青白參聽充多電門東坡肉頓老二笑餓眼風麗拊鍵槁杌格崩觥觞孤峯歸複滾動歡呼環旋蠖屈降解建構結斷荊樲錦鯉寬心丸苦尅拉丁攔腰布六局顱腔買點盟質渺不足道迷悟秘郁丕地诮诘欽差大臣慶靈齊雲船曲隅如臨大敵射鞴十二律時憲法手訂樹蘭四背送去迎來未成冠僞證橡艾香地顯僇蝦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