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感耳的意思、感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感耳的解釋

觸耳。《管子·小稱》:“明王懼聲以感耳,懼氣以感目,以此二者,有天下矣。” 尹知章 注:“人以惡聲懼己,耳聞而感,則心不敢念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感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觸耳”,即聲音或言語作用于聽覺器官後引發内心感受。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與讀音 讀音為ɡǎn ěr,其中“感”表示感知、觸動,“耳”指聽覺器官。該詞強調通過聽覺接收信息後産生的心理反應。

  2. 文獻出處與延伸 最早見于《管子·小稱》:“明王懼聲以感耳,懼氣以感目,以此二者,有天下矣。”此句說明古代明君通過警惕不良聲音(感耳)和不良現象(感目)來治理國家。尹知章注:“人以惡聲懼己,耳聞而感,則心不敢念非。”

  3. 應用與語境 現代語境中,“感耳”多用于描述聲音直接作用于聽覺的體驗。例如:“靜感耳邊難得清鳴”,或醫學描述“輕者僅感耳悶,數小時後即愈”,體現其在不同場景中的具體用法。

  4. 構詞與關聯詞 “感”在詞中體現“感知”義項,如“感動”“感慨”等;“耳”則關聯聽覺相關詞彙,如“耳目”“耳濡目染”。這種組合使“感耳”兼具感官體驗與心理反應的雙重屬性。

“感耳”作為古漢語詞彙,既承載了古代哲學中對感官與治理的思考,也延續到現代語言中描述聽覺引發的直觀感受,是漢語中“通感”表達的代表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感耳(gǎn ěr):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通過聽到聲音或語言使人産生感受、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感字的部首是心,在左邊,耳字的部首是耳,在右邊。感字的筆畫數是13,耳字的筆畫數是6。 來源:感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莊子·漁父》一篇,該篇中寫到:“感耳之音而圖之于冊,騰蛟龍而清之于劍。”意思是通過聽到聲音,然後将其描繪在紙頁上,騰起龍形,然後以劍清水。這句描述中的“感耳之音”是指通過耳朵聽到的音樂聲。 繁體:感耳這個詞的繁體字為「感耳」。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感」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耳」的寫法則基本相同。 例句:他聽到那首歌的時候,感耳之音令他深深地陷入了回憶之中。 組詞:感同身受、感受、感動、感知、感人等。 近義詞:感知、感受、覺察、領悟等。 反義詞:不感受、不覺察、不在乎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