掯除的意思、掯除的詳細解釋
掯除的解釋
扣除,克扣。《元典章·戶部一·俸錢》:“見任軍官自 大德 八年六月為始,依例幫支,仍将三月至今已支訖俸米於下月合支數内掯除施行。”《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軍兵》:“凡遇關支軍官俸錢,必須委官監臨,掌管俸錢官典庫子人等務要盡數給散,不許私下巧立名目擅自掯除。”
詞語分解
- 掯的解釋 掯 è 方言,卡;按:掯着脖子。 強迫;刁難:掯勒財物。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除的解釋 除 ú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鏟除。廢除。排除。除暴安良。 改變,變換:歲除(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不計算在内:除非。除外。 算術中用一個數去分另一個數,是“乘”的反運算:除法。 台階:階除
網絡擴展解釋
“掯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克扣、扣除”相關,通常帶有負面或強制性的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掯(kèn):本義為“刁難、脅迫”,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如《徐霞客遊記》提到僧人因財物糾紛而“掯不即還”,即故意拖延不歸還。
- 除(chú):意為“去掉、廢除”,如“除根”“鏟除”。
組合後,“掯除”指通過克扣、扣除的方式去除某物,常用于描述非正當手段的財物剝奪或資源削減。
2.使用場景
- 財務領域:如“掯財作弊”,指通過克扣財物進行違法操作。
- 權力濫用:曆史上多用于官吏勒索或強制扣除的行為,如《京本通俗小說》中“勒掯”一詞的用法。
3.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克扣、勒索、刁難。
- 辨析:與“鏟除”“廢除”不同,“掯除”更強調以不正當手段逐步削減或剝奪,而非徹底清除。
4.權威來源參考
- 漢典明确将“掯除”解釋為“扣除、克扣”。
- 《起名網》補充了“除”的廣泛含義,進一步支持該詞的核心語義。
若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曆史演變,可查閱《徐霞客遊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1. 詞義及解釋
《掯除》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作動詞,意為“拆卸”、“拆分”或“除去”。它用來形容将某物從整體中分離出來。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掯除》的部首是“手”,表示與手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組成它的部首和筆畫有:
- 左邊的部首:扌(手,3畫)
- 右邊的部首:肯(肉,4畫)
- 筆畫順序:橫、橫、豎、豎、提、橫、橫、撇、豎、彎鈎
3. 來源與繁體
《掯除》的出處是古代字典《說文解字》,其繁體形式與簡體形式相同,沒有特殊的繁體版本。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典籍中,特定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掯除》沒有特殊的古代寫法變體或異體字。
5.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掯除》的例句:
- 為了修理機器,我們需要掯除它的外殼。
- 工人們小心地掯除了牆上的磚瓦。
- 他們用鐵錘和螺絲刀來掯除廢棄的設備。
6.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掯除》相關的詞語:
- 組詞:掯除物、掯除器、掯除工具
- 近義詞:拆卸、拆解、分離、分解
- 反義詞:安裝、組裝、連接、裝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