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nty annals;general records of a county] 專門記載一個縣的曆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産等的志書
記載一個縣的曆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産等的專書。 清 汪啟淑 《水曹清暇錄》:“頃見《宜興縣志》,始信确有其事。” 王闿運 《慈溪令秦君墓志銘》:“ 文超 文學政事著名當代,縣志有傳。”
縣志是記錄中國縣級行政區域曆史、地理、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情況的綜合性地方志書,由地方政府組織編纂,具有權威性和系統性,常被稱為“縣級百科全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縣志以縣為基本單位,系統記載該地區的曆史沿革、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人物事迹等内容,屬于官方文獻。其名稱中的“志”指志書或記錄,強調對地方信息的全面整理。
縣志編纂傳統可追溯至古代,明清時期尤為興盛。例如清代《宜興縣志》詳細記載了當地曆史事件,成為研究江南地區的重要資料。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縣志案例或編纂方法,可參考地方檔案館或權威方志數據庫。
《縣志》是指以一本書的形式,對一個縣的曆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相關人物、事件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記載和介紹的文字資料。
《縣志》的拆分部首是 "卩",拆分的筆畫數為4畫。
《縣志》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史書》。在古代,《史書》是以紀傳體為主要形式記載曆史的,但對于地方的詳細記載并不多。後來,為了滿足人們對地方曆史的需求,逐漸出現了地方志書,其中之一便是《縣志》。
《縣志》的繁體字為「縣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會和現代有所不同。《縣志》古時的寫法為「縣志」。
"這本《縣志》詳細記述了我們家鄉的發展曆程和各個方面的情況,對研究地方衆多信息非常有幫助。"
縣史、地方志
地方志、鄉土志
國志、世界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