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縣志的意思、縣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縣志的解釋

[county annals;general records of a county] 專門記載一個縣的曆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産等的志書

詳細解釋

記載一個縣的曆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産等的專書。 清 汪啟淑 《水曹清暇錄》:“頃見《宜興縣志》,始信确有其事。” 王闿運 《慈溪令秦君墓志銘》:“ 文超 文學政事著名當代,縣志有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縣志是記錄一個縣的曆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産、氣候等情況的綜合性地方志書。它屬于中國方志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官方性與權威性

    縣志通常由縣級地方政府主持編修,具有官方背景和權威性。其編修過程嚴謹,内容需經過考證與審核,旨在全面、客觀、系統地反映一縣之自然與社會狀況,是了解該地區曆史文化的第一手權威資料。依據《地方志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67號),地方志書(包括縣志)的編纂屬于官方行為,具有法定效力。

  2. 地域性與綜合性

    縣志嚴格限定于特定的縣級行政區劃範圍之内,内容圍繞該縣展開。它包羅萬象,涵蓋:

    • 地理:疆域、沿革、山川、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等。
    • 政治:建置、區劃、職官、政法、軍事、重大事件等。
    • 經濟:農業、工業、商業、交通、財政、賦稅、物産等。
    • 社會:人口、民族、方言、風俗、宗教、民生等。
    • 文化:教育、科技、藝文、文物古迹、人物傳記等。
    • 大事記:記錄該縣曆史上的重要事件。
  3. 體例規範

    傳統縣志多采用綱目體或紀傳體,現代新修縣志則通常采用章節體。無論何種體例,都力求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門類齊全,确保信息的系統性和檢索的便利性。

  4. 功能與價值

    • 存史:保存地方曆史資料,防止史料湮沒。
    • 資政:為地方治理、發展規劃、政策制定提供曆史借鑒和現實依據。
    • 教化:傳承地方文化,弘揚鄉土精神,進行愛國主義和鄉土教育。
    • 科研:為曆史學、地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民俗學等多學科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曆史淵源

方志編纂在中國有悠久傳統,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周禮》所載“邦國之志”、“四方之志”。縣志作為基層方志,在宋元以後逐漸成熟普及,明清兩代達到鼎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範圍内開展了大規模的新方志(包括縣志)編纂工作。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縣志是記錄中國縣級行政區域曆史、地理、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情況的綜合性地方志書,由地方政府組織編纂,具有權威性和系統性,常被稱為“縣級百科全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縣志以縣為基本單位,系統記載該地區的曆史沿革、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人物事迹等内容,屬于官方文獻。其名稱中的“志”指志書或記錄,強調對地方信息的全面整理。

二、主要内容

  1. 曆史沿革:包括縣域建置變遷、重大曆史事件及名人傳記等;
  2. 地理環境:涵蓋山川河流、氣候物産、自然資源及行政區劃;
  3. 社會文化:記錄教育發展、民俗傳統、方言藝術等地方特色;
  4. 經濟與治理:涉及人口變遷、農業工業發展、曆代政權機構設置等。

三、特點與價值

四、曆史背景

縣志編纂傳統可追溯至古代,明清時期尤為興盛。例如清代《宜興縣志》詳細記載了當地曆史事件,成為研究江南地區的重要資料。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縣志案例或編纂方法,可參考地方檔案館或權威方志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白米白内障暴發家暴虐雹神抱擁藏鋒蹴躇淬潰斷壁殘垣二酉麸桃附茔高號銅軌憲旱冰含哺鼓腹纥幹悔恨湔磨潔己奉公疾擊靳指窘慴菊酎揩名科名口服心服練識臨人籠制鸾歌鸾液麻肺湯盲瞽饅首扪搎撓虎缥帙匍匐骞騰泣荊輕就凄悄犬馬心岨崄人家沙迳勝筭繩文侍中肅白俗駕恬豁通渎咼氏忘年危言覈論污迹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