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府的意思、策府的詳細解釋
策府的解釋
帝王藏書之所。《穆天子傳》卷二:“阿平無險,四徹中繩,先王之所謂策府。” 郭璞 注:“言往古帝王以為藏書冊之府,所謂藏之名山者也。” 唐 陳子昂 《送吉州杜司戶審言序》:“ 杜司戶 炳靈翰林,研幾策府,有重名於天下,而獨秀於朝端。” 宋 蘇轼 《徐州謝兩府啟》:“如 軾 者才不逮人,學非適用,早塵策府,自知拙直之難安;屢乞守符,意謂苟安之善計。”《清史稿·藝文志一》:“因思策府縹緗,載籍極博,其鉅者羽翼經訓,重範方來,固足稱千秋法鑒。”
詞語分解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 府的解釋 府 ǔ 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府庫。天府。 舊時封建貴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開封府。府尹。府治。府試。首府。 國家行
網絡擴展解釋
“策府”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è fǔ,其核心含義指帝王藏書之所,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以下從釋義、文獻引用及曆史引申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策府”原指帝王收藏典籍、文書的重要場所,類似于皇家圖書館或檔案庫。這一含義在《穆天子傳》《漢書》等古籍中均有體現,如《穆天子傳》卷二記載:“阿平無險,四徹中繩,先王之所謂策府。” 郭璞注釋進一步說明,策府是“往古帝王以為藏書冊之府”,即保存重要文獻的官方機構。
二、文獻引用與曆史用例
- 唐代用例:陳子昂在《送吉州杜司戶審言序》中提到“研幾策府”,指杜審言曾在皇家藏書機構鑽研學問,凸顯“策府”作為學術核心的地位。
- 宋代用例:蘇轼的《徐州謝兩府啟》中“早塵策府”一句,以“策府”代指朝廷重要機構,反映其象征意義從藏書處延伸至權力中樞。
三、曆史引申:唐代“天策府”
唐代的“天策府”是這一概念的引申。李世民因戰功被封“天策上将”,設立天策府作為其幕府,招攬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才,逐漸成為政治核心。提到,天策府在玄武門之變中扮演關鍵角色,最終推動李世民登基。需注意,“天策府”是特定曆史時期的軍政機構,與“策府”原義需區分。
四、其他用法
偶見“策府”用于比喻學識淵博之地,如引用的造句“研幾策府”,但此類用法較少見。
“策府”本義為帝王藏書處,後因曆史事件衍生出特定機構名稱,需結合語境區分。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天策府的權謀故事,可參考的曆史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策府(cè fǔ)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策"是由"竹"作為部首,并且是由11個筆畫構成的。"府"是由"廣"作為部首,并且是由5個筆畫構成的。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早在公元前1世紀,這個詞就已經在漢字中出現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策府的字形可能略有差異。然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簡化字版本已經成為現代标準,其字形比較統一。
以下是一個關于策府的例句:“他被任命為朝廷策府的官員。”這句話中使用了策府來表示一個官職的稱號。
關于策府的組詞,我們可以使用策府與其他詞彙進行搭配,形成新的詞組。例如:"策府之才"表示一個人具備政治智慧和能力;"策府經書"指的是與政策制定相關的書籍。
對于近義詞,與策府相關的詞彙可能包括政務、政策、策略等。這些詞彙與策府都有與政治和決策相關的意思。
相對的,我們可以将與策府相對的詞彙稱為反義詞。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并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與策府相關。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