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衡紀的意思、衡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衡紀的解釋

即玉衡星。亦借指北鬥星。《文選·謝惠連<搗衣>詩》:“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 張銑 注:“衡紀,玉衡星也。” 唐 司空圖 《王縱追述碑》:“雖 荊州 罷市,衡紀屢遷,而 蜀郡 奉祠,謌謡未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衡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天文星象含義(主流解釋)

  1. 本義
    指北鬥七星中的“玉衡星”(北鬥第五星),也代指整個北鬥星。例如:

    • 《文選·謝惠連<搗衣>詩》中“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張銑注:“衡紀,玉衡星也。”
    • 唐代司空圖《王縱追述碑》用“衡紀屢遷”暗喻時間流逝。
  2. 文化意象
    北鬥星在古代常被用作天文觀測和曆法推算的參照,因此“衡紀”在詩文中多與時間、天象相關,帶有宇宙規律的象征意義。

二、引申含義(需謹慎參考)

個别資料(如)提出“衡紀”可解釋為“衡量标準”,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對“衡”(度量)與“紀”(法度)的拆分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總結建議

在閱讀古文時,“衡紀”應優先理解為北鬥星相關意象;若現代文本中出現,需根據上下文确認是否屬于引申用法。如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文選》注疏或唐代天文類文獻(參考、2、3)。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衡紀的意思

《衡紀》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對某個人或事物進行評估和評價的過程,也可以表示對事物的衡量和稱量。它是一個動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衡紀》這個詞的部首是衣,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衡紀》一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載的古籍,用以描述當時齊國的衡量和評估事物的方式。

繁體

《衡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衡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衡紀》在古時的寫法為「衡記」。

例句

1. 他用《衡紀》來評估這個項目的可行性。

2. 這本書是一部對曆史事件進行衡量和評價的《衡紀》。

組詞

詞組:衡量、衡量尺、衡量标準、衡量方法

近義詞

近義詞:權衡、評估、考量、計量

反義詞

反義詞:輕視、忽視、漫不經心、不加衡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