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阻不賓的意思、負阻不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阻不賓的解釋

猶言負固不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毗佐危國,負阻不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負阻不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意為“憑借險阻而不肯服從”,即“負固不服”。其中:

    • 負:依仗、憑借;
    • 阻:險要的地勢;
    • 賓:通“賓服”,指歸順、服從。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描述諸葛亮輔佐處于危難中的蜀漢時,面對外部勢力憑借險要地勢不臣服的情境。

  3. 結構與用法

    • 語法:聯合式結構,多用于書面語,含褒義色彩;
    • 近義詞:負固不服、負險不臣;
    • 反義詞:望風歸順。
  4. 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不珍惜他人好意”,但此說法與權威典籍記載不符,可能是對“賓”字的誤讀。主流觀點仍以《三國志》原意為準。

  5. 示例用法
    例如:“邊疆部族負阻不賓,朝廷屢次招撫未果。”(注:此為仿寫例句,非原文引用)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阻不賓》何義?

《負阻不賓》是一句成語,意為表現得過分謙虛,不敢當别人的賓客。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負阻不賓》的部首拆分為貝、阜、不、宀,總共13畫。

來源

《負阻不賓》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韓非子》中的一段話,原文為:“聲譽負阻,好客不賓。”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成語。

繁體

《負阻不賓》的繁體字為「負阻不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負阻不賓》的寫法略有不同,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負阻不賓」。

例句

他太謙虛了,每次受到表揚總是“負阻不賓”,不敢當别人的贊美。

組詞

謙虛、謙遜、客氣、拘謹、謹言慎行

近義詞

不願相交、推卻盛意、虛懷若谷、自謙、推辭

反義詞

招搖、自負、驕橫、目中無人、狂妄自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