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死屍。 南朝 宋 顔延之 《赭白馬賦》:“加弊帷,收仆質。” 李善 注:“《禮記》: 孔子 曰:‘弊帷不棄,為埋馬也。’”
“仆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一、主流解釋(指死屍) 根據多數權威來源(),“仆質”指代死屍。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顔延之的《赭白馬賦》中“加弊帷,收仆質”一句,李善注引《禮記》中孔子的話“弊帷不棄,為埋馬也”,說明古人用破舊帷帳包裹馬屍下葬的禮儀傳統。
二、字義溯源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仆質”解釋為“形容人品質低劣”,但此說法缺乏古籍用例支撐,可能為現代誤讀。建議優先采用指代死屍的傳統釋義。
四、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例如描寫古代喪葬習俗時引用()。日常交流中建議使用“屍體”等現代詞彙替代。
仆質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兩個部首:人 (亻) 和貝 (貝)。它的總筆畫數為9劃。
仆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是一種描述奴隸、奴仆的詞語。 繁體字的寫法是僕質。
在古時候,仆質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在先秦時期,仆質的寫法為仆倚。到了晚期,這個詞的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
1. 他是家裡的仆質,負責做家務活。
2. 在古代社會,奴隸被視為主人的仆質。
1. 仆人: 指屬于别人家中的奴隸或傭人。
2. 質詢: 意味着向某人提出問題或質疑。
3. 仆從: 指對上級奉命行事或聽從指揮的人。
1. 近義詞: 仆人、傭人
2. 反義詞: 主人、雇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