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順正的意思、順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順正的解釋

和順正直;不邪辟。《禮記·樂記》:“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孔穎達 疏:“由,從也。皆從和順以行其正直義理也。” 孫希旦 集解:“莫不順而不逆,正而不邪,而所行皆合於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順正”作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和典籍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釋義 “順”字本義為沿同一方向,《說文解字》釋為“理也”,引申為遵循規律、服從道義;“正”字甲骨文象形為“征伐不義”,《說文》訓為“是也”,指符合規範标準。二字組合構成動補結構,表示“遵循正确之道”的核心語義。

二、典籍用例

  1. 禮制規範:《禮記·樂記》載“四時順正”,指自然規律依時序正常運行,此處強調符合天地法則。
  2. 德行标準:《漢書·賈誼傳》雲“太子順正而天下定矣”,特指儲君品行端方合乎禮法,突顯道德正當性。
  3. 政治倫理:《春秋繁露》有“順正以終始”,論述為政者當始終貫徹正道,蘊含治國理政的哲學内涵。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研究和哲學讨論領域,保留着“遵循正确原則”的古義。以上解析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及中華書局點校本廿四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順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和順正直、不邪辟,強調行為與品性符合道義且不偏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根據《漢典》和《禮記》的注解,“順正”由“順”(遵循、和順)與“正”(正直、合乎法則)組合而成,指為人處世既順應自然情理,又堅守正直原則,避免邪僻或偏激。

  2. 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樂記》:“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孔穎達疏注解釋為“從和順以行正直義理”,孫希旦進一步說明“順而不逆,正而不邪”。

  3. 用法與示例

    • 形容品性:如“宇文順正為人順正,行事磊落”(的虛構人名示例)。
    • 描述社會狀态:如“女真各部歸順,百業待興,所乏者唯順正之才”(引用的曆史語境)。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端正、正直、中正。
    • 反義詞:邪辟、乖戾、悖逆(參考的對比)。

總結來看,“順正”融合了“順應”與“正直”的雙重内涵,既要求行為合乎情理,又強調堅守道德準則,常見于評價個人修養或社會風氣的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薄氣剝制冰稼猖亡扯鼓奪旗臭氧穿中記辍卷單車使盜釂德勝頭回典藝東漸動手多哥分器鵩吊绀蝶槀葬宮外孕海陸黑緑弘度紅頭籤黃颔簡單明了奬護見今賤庸假肢玠珪捷足先登京雒塵镌錯厥角浚川踘圃淩靳臨穴娩難命幹偶犯槃槃朋甲青凫氣象一新券食群像軟茵射孔伸鈎食客爽儁歲租蜩螳我師禽小道消失鋅版硎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