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urn]∶劇烈氧化;消耗燃料并發出光、熱和氣體
煤在爐子裡燃燒
(2) [kindle]∶着火
幹樹葉一接觸火立刻就燃燒
(1).物質劇烈氧化而發熱發光。 巴金 《火》:“我曾經隔着河望過對岸的火景,我像在看燃燒的 羅馬 城。”《當代》1981年第3期:“篝火還在旺旺地燃燒,烤得我的臉頰都有點發疼。”
(2).比喻事物處于熱烈狀态。 ********* 《患難馀生記》第一章:“愛國的熱火在每一個角落裡、每一個愛國同胞的心坎裡燃燒着。”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三:“隻是每一條骨髓中,每一根血管裡,每一顆細胞内,都燃燒着一個原始的單純的念頭:我要活下去。”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一想起這些事,心中難受,仇恨的怒火就在胸中熊熊地燃燒。”
“燃燒”是一個多維度概念,既指自然現象,也可用于抽象表達,具體解釋如下:
燃燒是物質與氧化劑(通常為氧氣)發生的放熱化學反應,伴隨發光、發熱現象。需滿足三個條件:
化學反應通式為:$$text{燃料} + O_2 rightarrow CO_2 + H_2O + text{能量}$$例如甲烷燃燒:$$CH_4 + 2O_2 rightarrow CO_2 + 2H_2O$$
不完全燃燒産生的CO無色無味,能與血紅蛋白結合導緻窒息。建議安裝煙霧報警器,保持通風,如遇火災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撤離。
該過程本質是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導緻能量釋放。理解燃燒原理對能源開發、環境保護(如減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燃燒」是一個動詞,意為物質在受到外界熱力作用時燃燒或被燒毀。
「燃燒」的部首是「火」,由13筆組成。
「燃燒」一詞的來源要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可追溯到《史記·齊太公世家》中的記載:「太公乃止慈公使公孫降火于齊,則齊乃燃然。」
「燃燒」的繁體字為「燃燒」。
在古代,「燃燒」的寫法可能和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燃燒」的寫法為「然燒」。
1. 她看着篝火熊熊燃燒,思緒開始飄忽。
2. 森林大火迅速蔓延,将大片樹木毀于燃燒之中。
3. 他點燃了一根蠟燭,看着火焰燃燒。
燃燒的相關詞彙包括:
1. 燃料
2. 燃氣
3. 燃點
4. 燃燒室
「燃燒」的近義詞包括:
1. 焚燒
2. 火燒
3. 燃煉
「燃燒」的反義詞為「熄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