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驚傾倒。 宋 蘇轼 《次韻秦觀秀才見贈》:“江湖放浪久全真,忽然一鳴驚倒人。” 元 虞集 《題韓幹畫馬》詩:“昔觀祕府 韓 絶少,得見 龍眠 已驚倒。”
“驚倒”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īng dǎo,其核心含義為震驚傾倒,即因某事或某人的表現超出預期而感到極度驚訝甚至佩服。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驚倒》是一個表示被突然吓倒或震驚的詞語,意思是因為突如其來的事情或情況而導緻出乎意料的驚訝或吃驚。
《驚倒》的部首是心字旁和春字頭,部首是“忄”和“立”,它們分别代表心靈和立即。《驚倒》的總筆畫數為16,其中“忄”的筆畫數為3,而“立”的筆畫數為13。
《驚倒》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漢字演變。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驚倒」,其中「驚」代表驚訝,「倒」表示出乎意料或讓人吃驚的情況。
古代漢字寫法中,《驚倒》的字形與現代字形有所差異。古時候的寫法為「驚倒」,整體結構更為複雜,字形更加繁瑣。在古代,人們常用毛筆書寫漢字,所以字形較為有曲線和流動感。
1. 我聽到突然的爆炸聲,吓得驚倒在地。 2. 這個驚人的消息令人驚倒。 3. 他被那個可怕的景象驚倒了,無法自持。
1. 驚訝 2. 驚奇 3. 驚喜 4. 驚慌 5. 驚恐
1. 吃驚 2. 驚訝 3. 驚奇 4. 驚異 5. 驚愕
平靜、安詳、冷靜、平淡、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