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緩的意思、逋緩的詳細解釋
逋緩的解釋
拖欠;延緩。《梁書·武帝紀下》:“百官俸祿,本有定數……自今已後,可長給見錢,依時即出,勿令逋緩。” 唐 元結 《舂陵行》:“逋緩違詔令,蒙責固所宜。” 明 方孝孺 《與士脩書》之二:“辱書重以詩集序見屬,意若罪其逋緩者。”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緩的解釋 緩 (緩) ǎ 慢,與“急”相對:緩步。緩行(妌 )。緩慢。遲緩。 延遲:緩刑。緩辦。緩役。緩征。刻不容緩。 放松,松弛:緩和。緩沖。緩解(?)。和緩。 蘇醒,恢複:緩氣。緩醒。 慢徐疾急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逋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bū huǎn,核心含義為拖欠、延緩。常用于描述因拖延而導緻未按時完成事務的狀态,如拖欠俸祿、延緩執行命令等。
二、引證解釋
- 拖欠:
《梁書·武帝紀下》記載:“百官俸祿……可長給見錢,依時即出,勿令逋緩。” 此處的“逋緩”指官方俸祿發放的拖延現象。
- 延緩:
唐代元結《舂陵行》中“逋緩違诏令”一句,則強調因延遲執行诏令而獲責。
三、用法與擴展
- 常見搭配:多用于正式語境,如“逋緩诏令”“逋緩賦稅”等。
- 相關成語:與“逋逃之臣”“緩兵之計”等詞結構相似,但語義側重不同。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曆史語境中。如需更多例句或網絡釋義,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緩(bū huǎ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事情、計劃等延遲、推遲、耽誤的情況。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宀”,其中“辶”是漢字中表示“走”的部首,而“宀”則表示“室”或“房子”的部首。逋緩的總體筆畫數是13畫。 關于這個詞的來源,我目前無法提供準确的信息,但從字義上看,“逋”可能是指逃避、脫逃之意,“緩”則表示慢、遲的意思,可能是由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關于繁體的寫法,我無法提供具體信息,但可以告訴你繁體字在字形上會有一些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很難得到确切的信息。關于例句,我無法提供具體的例句。關于組詞,你可以根據逋緩的含義和其他詞彙進行組合,比如逋延、緩慢等。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我也無法提供具體的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