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熒的意思、聽熒的詳細解釋
聽熒的解釋
亦作“ 聽營 ”。亦作“ 聽瑩 ”。惶惑。《莊子·齊物論》:“是皇帝之所聽熒也,而 丘 也何足以知之!” 成玄英 疏:“聽熒,疑惑不明之貌也。”《北史·甄琛傳》:“至使朝廷識者,聽營其間。” 唐 韓愈 《送文暢師北遊》詩:“僧時不聽瑩,若飲水救暍。” 清 劉銮 《五石瓠·孔相國救複社》:“ 姜公 曰 廣 時家居,曾語邑令 郝錦 雲:‘ 孔 此舉最得體,但惜其鄉人曾思索賄耳。’此則 姜公 之聽熒也。”
詞語分解
- 聽的解釋 聽 (聽) ī 用耳朵接受聲音:聽力。聽寫。聽覺。聆聽。洗耳恭聽。 順從,接受别人的意見:言聽計從。 任憑,隨:聽任(坣 )。聽憑。聽之任之。 治理;判斷:聽訟(審理案件)。聽政。 量詞,指馬口鐵密封
- 熒的解釋 熒 (熒) í 微弱的光亮:熒然。熒燭。熒熒(a.微光閃爍的樣子,如“明星熒熒”;b.容光煥發,豔麗的樣子,如“美人熒熒兮,顔若苕之榮”)。 眼光迷亂,迷惑:熒惑(a.迷惑;b.中國古代天文學上指火星
網絡擴展解釋
“聽熒”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聽熒”讀作tīng yíng,核心意義為惶惑、疑惑不明。它常用來形容人在聽到某些消息或言論後,因信息模糊或矛盾而産生的内心不安或困惑狀态。例如:
- 《莊子·齊物論》中提到:“是皇帝之所聽熒也”,成玄英注解為“疑惑不明之貌”。
- 唐代韓愈詩作中也有“僧時不聽瑩”的表述,進一步印證其含義。
2.詞語結構與變體
- 結構:“聽”為動詞,意為接受聲音;“熒”本義為微弱的光,此處引申為迷惑、眩惑,整體表示“因聽聞而迷惑”。
- 變體:亦作“聽營”“聽瑩”,三者互通,均表惶惑之意。
3.使用場景
- 古籍用例:多用于描述對複雜言論或未知信息的困惑,如《北史·甄琛傳》中“朝廷識者,聽營其間”。
- 現代引申:可比喻對傳聞或不确定消息的疑慮,如“面對流言,衆人聽熒”。
4.注意事項
- 與“熒”相關詞區分:“熒”單獨使用時,可指微弱光線(如“熒光”)或迷惑(如“熒惑”),但“聽熒”為固定搭配,需結合語境理解。
- 現代使用頻率:該詞較為古雅,日常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聽熒”是一個承載古典意蘊的詞語,既反映了古代漢語的凝練表達,也適用于描述現代人對複雜信息的心理狀态。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漢典等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聽熒
聽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聽”和“熒”兩個字組成。
以下是對聽熒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聽:由“耳”部和“王”字旁組成,共5個筆畫。
- 熒:由“艹”部和“嬰”字旁組成,共12個筆畫。
聽熒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字義多指聆聽微弱的聲音和觀察微弱的光亮。
在繁體字中,聽熒的寫法為「聽熒」。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據我所知,沒有關于聽熒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被記錄下來。
以下是關于聽熒的例句:
- 她靜靜地坐在那裡,聽熒着細微的聲音。
- 夜晚的海邊,我靜靜地躺着,聽熒着波浪拍岸的聲音。
以下是與聽熒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聽覺、熒光、聽力、熒屏。
- 近義詞:聆聽、傾聽、觀察、瞻仰。
- 反義詞:不聞不問、視而不見、不理不睬、不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