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儒學教育。《三國志·魏志·劉馥傳》:“上疏陳儒訓之本曰:‘夫學者,治亂之軌儀,聖人之大教也。’”《梁書·儒林傳序》:“ 漢氏 承 秦 燔書,大弘儒訓,太學生徒,動以萬數。” 唐 李绛 《請崇國學疏》:“自 高祖 初立 關中 ,便修太學,并為功臣宗室子弟别立小學,建黌舍,大加儒訓,增置生徒。”
“儒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儒學教育,強調儒家思想的傳承與教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梁書》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儒訓》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的“儒”字指的是“儒家”,即儒家學派,而“訓”字則表示教導、規勸、勸告等含義。所以,《儒訓》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儒家的教導或規勸。
《儒訓》的拆分部首是“人”字的部首,即“亻”,而“訓”字的拆分部首是“言”字的部首,即“言”。它們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10畫,總共14畫。
《儒訓》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儒家學派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學派之一,強調道德、倫理、教育等方面的素養,倡導規範個人行為以促進社會和諧。因此,儒家的經典著作中常常包含了對于人們生活方式和道德行為的規勸,這些規勸被稱為《儒訓》。
《儒訓》的繁體寫法是「儒訓」。
古時候,《儒訓》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寫法是:“儒訓”,不包含“《》”符號,而是采用傳統的豎排方式書寫。
1. 孔子的《論語》裡有許多寶貴的《儒訓》。
2. 學生們應該注重學習儒家經典,以受益于《儒訓》。
3. 他的人生信條受到了許多儒家《儒訓》的影響。
《儒訓》這個詞語中的“儒”和“訓”分别可以與其他字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儒家”、“儒教”、“儒者”等都是與“儒”相關的詞語;而“訓誡”、“訓導”等則是與“訓”相關的詞語。
與《儒訓》相近義的詞語有:“儒學”、“儒家訓诂”等,它們都指向儒家學派的教導和規勸。
與《儒訓》相反義的詞語可以是:“非儒”、“非訓”等,表示與儒家學派的教導和規勸相背離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