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帶魚的意思、帶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帶魚的解釋

[cutlass fish;hairtail;ribbon fish] 魚,體長,形狀像帶子,銀白色,無鱗,是我國主要食用魚之一

詳細解釋

(1).佩帶金銀飾的魚形袋,以示官爵和榮譽。《舊唐書·則天6*皇後紀》:“﹝ 垂拱 二年﹞初令都督、刺史并準京官帶魚。”參見“ 魚袋 ”。

(2).海産魚的一種。狀如帶,銀白色,無鱗,北方稱“刀魚”。是 黃海 和 東海 出産的主要魚類之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帶魚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帶魚是漢語中特指一類海洋魚類的專有名詞,詞性為名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帶魚指“體長側扁如帶、銀白色、無鱗的深海魚類,屬鲈形目帶魚科”。其形态特征表現為體長可達1米以上,口大且具銳齒,背鳍與臀鳍呈帶狀延伸至尾部,尾部細如鞭狀,這一特征在《中國動物志》中被描述為“適應深海巡遊的典型進化結構”。

從生物分類學角度,《辭海》(第七版)注明帶魚學名為Trichiurus lepturus,廣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暖水海域,具有晝夜垂直洄遊習性,白天栖息于深水層,夜間上浮至中上層捕食小型魚類和甲殼類。中國漁業研究院的研究數據顯示,東海海域的帶魚年捕撈量約占全球總量的60%,印證了《中國漁業統計年鑒》中“帶魚是我國最具經濟價值的海洋魚類之一”的論斷。

在傳統文化層面,《漢語大詞典》收錄了“帶魚”在民間俗稱“刀魚”“裙帶魚”的記載,并指出明代《閩中海錯疏》已詳述其“形似蒲篾,無鱗而腥”的特點,反映古代先民對海洋生物的認知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帶魚”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形态特征

帶魚(學名:Trichiurus lepturus)是一種海産魚類,屬帶魚科。其體形細長如帶,銀白色,表面光滑無鱗,體長可達1米以上。頭部尖,口裂大,上下颌有尖銳牙齒,為肉食性魚類。

二、分布與習性

主要分布于中國黃海、東海及全球溫帶至熱帶海域。白天栖息于中下水層,夜晚遊至表層覓食,具有群居特性。

三、别名與文化意義

四、實用價值

  1. 食用價值
    中國主要經濟魚類之一,肉質細嫩鮮美,富含蛋白質(18.1g/100g)和脂肪(7.4g/100g),膽固醇含量中等(97mg/100g)。
  2. 藥用功效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可補虛、解毒、止血,常用于病後體虛、産後缺乳及外傷出血等症。魚鱗外敷可治瘡癰。

五、其他特點

如需更全面的生物學分類或具體食療方,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或漁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敗命鄙吝複萌避難就易跛鼈財昏殘編斷簡成論吃辣面侈聲大備帶鈎淡易大器晚成東吳招親,弄假成真多國公司二紅飛語豐佐割付共牢刮平孤鶱洪潦洪算幻覺灰黪嬌艾交鎖交趾旌録精裝蝍蛆客序寬疎苦因陵偪縷金衣曼睇謎兒門表門主木皇攀援佥簿前覺卻立日廪射雉戲石鬥澍意嗣事亭伯土産凸面鏡杌床詳覈香鑪峯香園鮮缛笑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