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義的意思、扶義的詳細解釋
扶義的解釋
猶仗義。《史記·太史公自序》:“ 秦 既暴虐, 楚 人發難, 項氏 遂亂, 漢 乃扶義征伐。”《隋書·經籍志二》:“ 司馬遷 、 班固 ,撰而成之,股肱輔弼之臣,扶義俶儻之士,皆有記録。”《資治通鑒·秦二世皇帝二年》:“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 秦 父兄。” 胡三省 注:“餘謂扶義,猶言杖義也。” 元 柳貫 《宗忠簡公畫像作》詩:“扶義亟西征,敵愾為小卻。”
詞語分解
- 扶的解釋 扶 ú 攙,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攙扶。扶正。扶老攜幼。 幫助,援助:扶養。扶植。扶危濟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發扶手。 姓。 .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義的解釋 義 (義) 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内容:意義。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扶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秉持道義、仗義行事,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文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扶”指支持、秉持,“義”指道義、正義,組合後表示依靠或維護正義的行為。例如《漢書》中“扶義而西”意為憑借道義向西進軍,強調以正義為行動準則。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 《史記·太史公自序》
提到“漢乃扶義征伐”,指漢朝憑借道義發起征讨。
- 《資治通鑒》
胡三省注釋“扶義”為“杖義”,即依仗正義。
- 《隋書·經籍志》
用“扶義俶傥之士”形容堅守道義且灑脫的賢士。
三、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仗義、持正、秉義
- 反義詞:背信、棄義
- 關聯詞:“扶危濟困”(幫助弱者)與“扶義”均體現道義支持,但前者側重物質援助,後者側重精神或行動上的正義維護。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用于贊頌堅守原則的人物或行為。例如:“他扶義直言,不畏強權。”
如需進一步了解“扶”字的詳細釋義(如攙扶、扶持等本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扶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