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查辦。《後漢書·楊倫傳》:“今 任嘉 所坐狼藉,未受辜戮,猥以垢身,改典大郡,自非案坐舉者,無以禁絶姦萌。”
“案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分析:
查辦、追究責任
這一含義源自《後漢書·楊倫傳》的用例:“自非案坐舉者,無以禁絕奸萌。”此處指對失職者進行審查懲處。古代“案”通“按”,有審查之義,而“坐”指連坐或定罪,組合後表示依法追究責任。
形容官員不作為(成語用法)
現代詞典中引申為成語,指官員懶散地坐在案前卻不處理公務,含貶義。例如:“某些官員案坐終日,民生問題無人過問”。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系統的曆史語料分析。
案坐 (àn zuò) 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案桌上或座位上工作、學習或休息。
案坐的拆分部首是木,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5畫和7畫。
案坐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案字指的是案桌,古代辦公或學習的地方。坐字表示坐在案桌或座位上。兩個字組合在一起,表示人坐在案桌或座位上工作、學習或休息。
在繁體字中,案坐對應的是「案座」。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案字的上方有一個「安」字旁,表明案桌是一個人工安放的地方;坐字則由「土」和「坐」兩個部分組成,表示人在土地上坐着。整個詞的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
1. 我喜歡在靜谧的圖書館案坐,專心閱讀。
2. 學生們認真地在課桌旁案坐,進行考試。
3. 辦公室裡的員工們每天都在自己的工位案坐,努力工作。
案桌、案頭、案闆、案裡、案外、坐姿、坐墊、坐标、坐牢、坐騎、坐席
坐在座位上、就座、休息
站立、行走、動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