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佚的意思、遏佚的詳細解釋
遏佚的解釋
斷絕;喪失。《書·君奭》:“惟人在我後嗣子孫,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 孔 傳:“惟衆共存在我後嗣子孫,若大不能恭承天地,絶失先王光大之道,我老在家則不得知。”《漢書·王莽傳上》引作“遏失”。
詞語分解
- 遏的解釋 遏 è 阻止:遏止。遏制。遏抑。怒不可遏。 古同“害”:“無遏爾躬”。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佚的解釋 佚 ì 同“逸”②③。 放蕩:淫佚。佚遊。 美:佚女。 姓。 佚 é 古同“疊”,輪流,更替。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遏佚”為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單字解析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進行闡釋:
一、單字訓诂
- 遏:《說文解字》釋為“止也”,本義為阻止、抑制,如《詩經·大雅·文王》中“遏矣西土”即用此義。在詞形組合中多表強制性的限制行為。
- 佚:《玉篇·人部》注“失也,逸也”,特指散失、失傳狀态,如《孟子·公孫丑上》載“遺佚而不怨”即強調事物未被傳續的狀态。
二、複合詞義項
“遏佚”作動賓結構時,指通過人為幹預阻止重要事物(如典章、技藝、文獻等)的散佚。例如《尚書·周書》所述“遏密八音”,雖未直用“遏佚”但語境相近,體現對禮樂制度的保護性管控。清代考據學派常用此詞描述對古籍佚篇的輯錄工作,如戴震《與任幼植書》提及“遏佚經義”即為典型用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屬罕用曆史詞彙,主要見于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其使用場景多與文化遺産保護、古籍修複等專業論述相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遏佚”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è yì,其核心含義是斷絕、喪失。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遏佚指中斷或失去某種事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對前人功業、傳統或精神的傳承失敗。例如《尚書·君奭》提到“遏佚前人光”,意為後嗣子孫未能繼承先人的光輝()。
2.詞源與用法
- 詞源:由“遏”(阻止、抑制)和“佚”(通“逸”,指散失、放蕩)組成,二字結合表示“斷絕并喪失”。
- 文獻用例:
- 《尚書》中記載:“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 孔傳注解為後嗣若不能承繼先王之道,會導緻前人的光輝斷絕()。
- 《漢書·王莽傳》将“遏佚”寫作“遏失”,進一步印證其含義()。
3.相關擴展
- 單字解析:
- 遏:本義為阻止,如“遏止”“怒不可遏”()。
- 佚:通“逸”,可指散失、放蕩,如“佚遊”“淫佚”()。
4.現代應用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古籍研究或學術讨論,例如分析古代政治文化中對傳承斷裂的批評()。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出處,可參考《尚書》《漢書》等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來源标注為、2、4)。
别人正在浏覽...
白脰敗鼓皮白鹭轉花裱背匠鄙惡别體避靜畢手不顧而唾察度抄胥恥怍厝火大主考訂盟頂子煩溽膚受感印共同語言赫蹄狐魅疾蹇曳盡付東流嚼墨噴紙決滞钜功柯斧磕頭冷譏熱嘲連世烈漢魯靈光蒙袂輯屦妙鍵末季尼首驽羸噴振漂流貧母破撥普速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認影爲頭讪棄山梯繩索石垩十勢試院睡聲陶瓬天基玩兒不轉威法未了公案違繞鄉鎮企業協心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