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閣束的意思、閣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閣束的解釋

束之高閣。比喻扔在一邊,不去用它或管它。 宋 蘇轼 《贈治易僧智周》詩:“閣束九師新得妙,夢吞三畫舊通靈。”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而好高者以人微而嘲玄,好奇者以文多而閣束。”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五章:“當時六經之中,除《易》理外,盡皆閣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閣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é shù,其核心含義為“束之高閣”,即比喻将事物擱置一旁,不再使用或理會。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2. 出處與用法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4. 現代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蘇轼詩集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閣束(gé shù)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将書籍束縛在閣子裡。它的拆分部首是“阝”(阜)和“木”,它的筆畫數為9。閣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蓬勃發展時期。在古時候,人們常常将重要的書籍打造成閣子的形式,以保護書籍不受損害。因此,閣束一詞也成為了指代将書籍束縛在閣子中的動作。 關于閣束的繁體寫法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目前沒有相關的記錄。由于閣束是現代漢字詞語,因此它的寫法一直保持不變。 下面是一些閣束的例句: 1. 他把一些重要的古籍閣束起來,以防止它們被損壞。 2. 圖書館管理員把亞洲文化的經典書籍閣束在特定的櫃子裡,保護它們免遭損壞。 閣束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閣門、閣樓、束縛、書籍 近義詞:封卷、封存、保護 反義詞:解放、開放、自由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