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蹐促的意思、蹐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蹐促的解釋

猶言局促不安。 明 湯顯祖 《送葉納廷令福山歌》:“詔書絡繹行催科,縣官蹐促當如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蹐促”是漢語中形容局促不安、行動受制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詞源及文獻用例兩個層面分析:

一、詞義解析

“蹐”本義指小步行走,《說文解字》釋為“小步也”,引申為謹慎畏縮之态;“促”表緊迫、狹窄,《玉篇》注“迫也”。二字組合後,“蹐促”指因環境壓迫或心理緊張而舉止拘謹,如《後漢書·陳忠傳》載“斯實蹐促之臣,歎息之秋”,描繪臣子身處困境的窘迫狀态。

二、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如宋代李曾伯《挽尤端明》中“蹐促深轅骥”比喻賢才受制于狹隘環境,清代錢謙益《張藐姑太仆許饷名酒》以“蹐促三年類楚囚”自述宦途困頓。現代漢語中,“蹐促”多用于形容空間狹小或心理壓抑,例如:“陋室蹐促,僅容旋馬。”

三、近義關聯

近義詞包括“局促”“逼仄”,反義詞為“曠達”“舒展”。其語義側重外在環境與内在情緒的雙重制約,與單純形容空間的“狹窄”或僅表心理的“忐忑”存在細微差異。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蹐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義分解及文獻用例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局促不安的狀态,形容人因壓力、緊張或環境限制而感到拘謹、不自在。

    • “蹐”:本義為小步行走(源自《詩經》“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姿态),引申為謹慎、畏縮。
    • “促”:表示緊迫、急促(參考《康熙字典》“促”字釋義,含“催促”“短促”之意)。
      兩字組合後,強調因外界壓力或内心焦慮導緻的拘束感。
  2. 文獻用例
    明代湯顯祖在《送葉納廷令福山歌》中寫道:“诏書絡繹行催科,縣官蹐促當如何。” 此處描述縣令面對頻繁的征稅诏令時手足無措的狀态,體現“蹐促”的實際語境。

現代應用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擴展對比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本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深入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邦宰标志牌粃政不甘後人財校豺狼橫道塵忝赤瓦不剌海疇墅端陽杜門塞窦二六時放良書風志幅程負屈富士山輔賢婦學給使豪歌黃鹄山麾軍諱辟鹄衣稽參接觸結绶記裡車進逼軍達軍狀控制流計算機苦杕來曆梁夫人靈捷卯飯棉籽絨潑面青艾耆紳任興馺遝山崩地陷善譚少憩社學石髓十緵布書計恕心素域鐵石腸同天退夥退旅進旅枉曲直湊五色羽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