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蹐促的意思、蹐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蹐促的解釋

猶言局促不安。 明 湯顯祖 《送葉納廷令福山歌》:“詔書絡繹行催科,縣官蹐促當如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蹐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義分解及文獻用例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局促不安的狀态,形容人因壓力、緊張或環境限制而感到拘謹、不自在。

    • “蹐”:本義為小步行走(源自《詩經》“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姿态),引申為謹慎、畏縮。
    • “促”:表示緊迫、急促(參考《康熙字典》“促”字釋義,含“催促”“短促”之意)。
      兩字組合後,強調因外界壓力或内心焦慮導緻的拘束感。
  2. 文獻用例
    明代湯顯祖在《送葉納廷令福山歌》中寫道:“诏書絡繹行催科,縣官蹐促當如何。” 此處描述縣令面對頻繁的征稅诏令時手足無措的狀态,體現“蹐促”的實際語境。

現代應用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擴展對比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本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深入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蹐促的意思

蹐促(jí cù)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行走迅速、短促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蹐(jí)的部首是足,總共有13個筆畫;促(cù)的部首是人,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蹐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籍中,比如《莊子·逍遙遊》:“心曰靜之,日曰蹐之,用之不盈。”這裡的蹐指行走,促指迅速,表示行動的敏捷和迅速。

繁體

繁體字中,蹐促分别為蹠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蹐促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古代的蹐有時會寫作跖,促有時會寫作觸。

例句

1. 他急匆匆地蹐促着走過了人群,似乎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趕。

2. 她的步伐蹐促而有力,展現出她的堅定和果斷。

組詞

蹐步(jí bù)、蹐跎(jí tuó)、蹐地(jí dì)。

近義詞

疾行、急速、迅捷。

反義詞

緩慢、遲緩、悠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