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綿裡針 ”。
“綿裡鍼”是“綿裡針”的異體寫法,常用于比喻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外柔内剛的比喻
指外表看似柔和,但内在暗藏鋒芒或尖刻。例如元曲《曲江池》中“笑裡刀剮皮割肉,綿裡針剮髓挑觔”,《金瓶梅》也用此詞形容人物“綿裡針、肉裡刺”,暗示表面溫和卻心機深沉。
書法藝術的柔中帶剛
在書法評論中,形容筆法看似柔潤,實則内含剛勁。如清代焦循評價宋代書法“豐腴悅澤,綿裡藏針”,強調柔美與力度的結合。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進一步查詢例句及曆史用例。
綿裡鍼是一個漢字詞組,通常用來形容某人說話或行事謹慎、圓滑且不露痕迹。
綿裡鍼的部首是“缶”,總計有13個筆畫。
綿裡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醫療工具,用來在人體上紮針,以治療疾病。由于這種針紮入皮膚時沒有任何痛感,所以成為了一種隱秘、不易察覺的行動比喻。
綿裡針
綿裏針
他的才能之處在于他總是能夠巧妙地運用綿裡鍼般的手法,不讓人察覺到他的真正意圖。
- 綿延: 指某件事物在空間上或時間上持續不斷延續。
- 裡手: 指在某個領域内十分熟練、精通的人。
- 圓滑:形容人言行舉止圓潤、狡猾。
- 狡猾:形容人機智、狡詐,善于利用别人。
- 直率:形容人說話直接、坦誠,沒有狡猾或謹慎。
- 天真:指人純真、單純,沒有任何僞裝或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