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魯的意思、東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魯的解釋

(1).原指 春秋 魯國 。後以指 魯 地(相當今 山東省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 東魯 ,習隱 南郭 。” 李善 注引《莊子》:“ 魯 君聞 顔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顔闔 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矣。” 唐 李白 《贈武十七谔》詩:“愛子隔 東魯 ,空悲斷腸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二公表章經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屬之 東魯 聖人之裔,誠不愧儒雅風流矣。” 黎元洪 《檄山東文》:“ 東魯 開化最早,文明獨先。”

(2).指 孔子 。 孔子 為 春秋 魯 人,故稱。《陳書·周弘正傳》:“ 東魯 絶編之思, 西伯 幽憂之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魯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地理與文化雙重内涵的專有名詞,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詞典釋義

  1. 地理指代

    指春秋時期魯國東部地區,即今山東省南部一帶。古代以太行山為界劃分“山東”“山西”,“東魯”屬山東地域的核心部分。

  2. 文化象征

    因魯國為孔子故鄉,故“東魯”成為儒家文化發源地的代稱。如《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後世遂以“東魯”喻指聖賢教化之地。


二、曆史沿革

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魯(都曲阜),其疆域以泰山為界分東、西。“東魯”初為地理概念,後因孔子設教于洙泗之間,文化意義漸盛。唐代李白《任城縣廳壁記》中“東魯儒風”即強調其文化屬性。


三、文學意象

古典文學中常借“東魯”寄托對儒家精神的追崇。如: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3. 史為樂.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 彭定求等編. 《全唐詩》. 中華書局.
  5. 朱熹.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東魯”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地理含義

  1. 原指春秋時期的魯國
    魯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位于今山東省南部,以曲阜為中心。例如《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中“學遁東魯”即指魯國。

  2. 後泛指今山東省地區
    隨着曆史演變,“東魯”逐漸成為山東省的代稱。如《陳書·周弘正傳》提到“東魯絕編之思”,即以“東魯”指代山東地域文化。

二、文化象征

  1. 代指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故“東魯”常被用來借指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例如《陳書》中“東魯絕編”暗喻孔子研讀《周易》“韋編三絕”的典故。

三、文獻用例

“東魯”兼具地理與文化的雙重内涵,既指曆史上的魯國及山東地區,也象征以孔子為核心的儒家文化傳統。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并存冰銷才流艚子饞吻陳穢崇明島窗籠村郊打牙配嘴點定雕破隄捍迪簡東園秘器讀書出版社反正撥亂法我見豐施鉻鐵礦胡母惛惛禍谪降薄簡賤加速度急劇精怪津童苦差事刳腸覽聞辯見略勝一籌陵上隆德賣解美男破老謬漢炮釺配享從汜清顔求名奪利權象羣方熱落濡染塞爾維亞人賞拔繩迹十大曲嗣胤隧路鐵闆銅絃鐵磁體瓦雀畏天憫人無可置喙無寫下陵上替鮮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