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ghly praise in silence] 默默的贊歎
“默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默默的贊歎”,強調在内心表達欽佩或感慨而不外露。以下是詳細解析:
若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中的古文用例。
默歎(mò tà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有着豐富的内涵和情感表達。拆分部首:默(黑)+ 歎(口)。默歎的筆畫數分别是12畫和5畫。
默歎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繁體寫法為默嘆。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默歎的寫法為“墨歎”、“礳歎”等,但其發音與現代的默歎相同。
1. 他默默地歎了口氣,表示對現狀感到遺憾。
2. 每次想起那段往事,她不禁忍不住默歎一聲。
1. 默默:靜靜地,不出聲。
2. 歎息:表示悲傷、失望或遺憾的聲音。
3. 歎為觀止:形容非常出色,令人贊歎不已。
1. 歎傷:表示悲痛、傷感的情緒。
2. 歎息:表示内心的無奈和遺憾。
1. 歡呼:表示高興、喜悅的情緒。
2. 歡聲笑語:表示人們的歡笑聲和談笑聲。
綜上所述,默歎這個詞語描述了一種無聲、内心深思且帶有情感的表達方式,常常用于表示對不盡如人意事物的遺憾、痛心或無奈的心情。有時,默歎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種優秀的事物,使人們贊歎不已。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默歎都是一種富有表情和感慨的詞語,能夠精準地傳達出人們的内心狀态和情感體驗。【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