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貯放漕運物資的公倉。《宋史·兵志八》:“於是嚴河倉乞取減刻之事。”《元典章·聖政二·救災荒》:“義倉舊例:豐年蓄其有餘,歉歲補其不足。前年使民運赴河倉,有失設置義倉初意。”
“河倉”是古代用于存儲漕運物資的官方倉庫,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為以下要點:
“河倉”指貯放漕運物資的公倉,主要用于存儲通過水路(如黃河、運河等)運輸的糧食、物資等。漕運是中國古代通過水路運輸稅糧、軍糧的重要方式,因此河倉在物資調配中具有關鍵作用。
該詞現為曆史術語,常見于古代經濟、漕運制度相關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河倉位置、規模等),可查閱《宋史》《元典章》等原始文獻。
河倉(hé c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儲存河水的地方,即河堤邊的水庫、水塘或水庫。它是由“河”和“倉”兩個字組合形成的。
河倉的部首是“氵”(三點水),它屬于水的部首。河倉共有10個筆畫。
河倉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即河流旁邊的倉庫,用來儲存河水的地方。在古代漢字中,“倉”字的上部分為“舍”字,表示建築物。因此,倉庫一詞中的“倉”可以指代建築物,而“河”就表示河流。這樣,組合到一起形成了“河倉”一詞。
在繁體字中,河倉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河倉”。
在古代漢字中,河倉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1. 這座小村莊的河倉已經積水溢出了。
2. 城市的發展導緻了許多河倉的消失。
1. 河堤:河堤是指河流兩岸的堤岸,用以防止河水泛濫。
2. 倉庫:倉庫是儲存貨物的建築,用來保管物品,以便隨時取用。
3. 水庫:水庫是指以建築堤壩截取河流或溪流水流,調節水量用以蓄存水資源的聚水工程。
水庫、水塘、水池
河流、河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