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圖的意思、符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圖的解釋

符箓和圖谶的合稱。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仙道録》:一經戒,二服餌,三房中,四符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圖

符圖是道教文化中的核心術語,指以特定圖文符號構成的宗教文書,具有召神劾鬼、驅邪避災的象征功能。其字形結構為“符”(符節信物)與“圖”(神秘圖案)的結合,體現道教“以象達意”的宇宙觀。

宗教内涵與功能

  1. 通靈媒介:符圖被視為溝通神明的媒介,如《道藏》載“符者,天地之真信”,通過朱砂、黃絹等載體繪制圖文,賦予其靈力。
  2. 結構特征:典型符圖由“符頭”(神祇名諱)、“符膽”(核心咒字)、“符腳”(敕令符號)三部分構成,如“五雷符”需嵌入雷神諱號與雲紋。
  3. 典籍依據:葛洪《抱樸子·内篇》明确符圖需“受師傳秘”,強調師承與儀式的重要性;《雲笈七籤》卷七載“八景明光符”需配合存思修煉使用。

文化演變

漢代“天帝使者”木符(考古實物)印證早期符圖與巫術融合,至唐宋發展為系統化的“符箓派”,衍生出治病符(《祝由科》)、鎮宅符(《魯班書》)等分支。現代民俗中仍見于道教齋醮科儀,如台灣正一派《靈寶濟度金書》收錄千餘符圖範本。

權威參考

(注:因文獻版權限制,部分古籍鍊接未公開,可通過權威機構數據庫檢索獲取原文影像。)

網絡擴展解釋

“符圖”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符圖”是符箓與圖谶的合稱。符箓指道教中用于驅邪、祈福的神秘符號文字,圖谶則是帶有預言性質的圖像或符號。兩者常被并列使用,例如在道教典籍《仙道録》中将“符圖”列為道教修煉體系中的第四類内容。

二、道教文化中的特殊含義

在道教體系中,“符圖”被進一步解釋為神符與靈圖的結合:

三、曆史淵源

其起源可追溯至:

  1. 先秦巫術:如漢代用五色桃印驅邪的習俗,符圖形式與之相似。
  2. 谶緯文化:漢代盛行的圖谶預言,與道教符圖存在關聯。

四、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道教儀式中,如:

需注意:現代語境中,“符圖”一詞已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宗教或曆史文獻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覽...

拜将封侯,拜相封侯白澤簸弄不事邊幅菜牛綽經出服黜逐怠業打油雕槁訂考芳樹畈田封山育林風中之燭膏發構繕挂表晷時好缺浩然正氣橫眉竪目回顧展活寡澗茶蛟蛇雞蛋裡挑骨頭看齊櫑葛寮佐裡行昧爽沒水沒眼色妙筆渺綿旻雲奴書乾沐浴欽承窮巷氣像群婚祛褪诎指稔禍日冠榮庵灑淚而别三菩提盛人失聲四離四絶通儒院望子文裘五角星縣伯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