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然正氣”是源自《孟子·公孫丑上》的哲學概念,由孟子提出,指一種至大至剛、充塞天地的精神氣概。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内涵
二、文化意義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符號,它強調以道義為根基,維系社會秩序,對傳統思想道德影響深遠。
三、語言與用法
“浩然正氣”不僅是對個人品格的要求,更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對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浩然正氣指的是人的品德高尚,心懷正義和道義,行事光明磊落的精神風貌。它代表了積極向上、忠誠正直的品格,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之一。
浩: 水部, 心旁, 10畫
然: 火部, 羊旁, 6畫
正: 止部, 一字旁, 5畫
氣: 氣部, 4畫
《浩然正氣》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繁體字為「浩然正氣」。
在古代,「浩然正氣」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常見的寫法是「浩然正氣」或「浩然正氣」。
1. 他一直秉持着浩然正氣,維護着社會公平正義。
2. 做人要有浩然正氣,不做任何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1. 浩然: 具有宏大、廣闊的意思,例如「浩然之氣,迎面撲來」。
2. 正直: 意思是誠實、言行端正,例如「他一直保持着正直的人格」。
高尚、正義、光明磊落
邪惡、不義、險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