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廨錢的意思、廨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廨錢的解釋

隋 初官府用以放債收息的公款。《隋書·蘇孝慈傳》:“先是,以百僚供費不足,臺省府寺鹹置廨錢,收息取給。 孝慈 以為官民争利,非興化之道,上表請罷之。”參閱《通典·職官十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廨錢”是古代與官府相關的財政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構成

    • 廨:指古代官吏辦公的場所,即官署。如《說文解字》釋為“公廨”,《康熙字典》收錄其讀音為“古隘切”,屬傳統行政機構代稱。
    • 錢:此處指官府經費或專項資金。
  2. 具體含義 “廨錢”特指古代官府用于行政開支的專項經費,常見于唐代財政制度。例如:

    • 與公廨本錢關聯:唐代官府将這筆錢作為本金放貸,所得利息用于官員俸祿和衙署運營。
    • 與廨田并列:廨田收入也用于補充官府開支,二者共同構成官署經濟來源。
  3. 曆史背景 該制度反映了古代“以官養官”的財政模式,通過官府自有資金或田産收益維持行政運轉,減少中央財政負擔。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公廨錢的具體運作方式,可查閱《唐會要》或《新唐書·食貨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廨錢

廨錢是指古代官員供奉神祗或廟宇的財物。拆分部首:廣+也。由于廨錢屬于古代用詞,現已不常使用,因此在現代漢字拆分中不再出現。

來源:廨錢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宋時期的《宋史·王倫傳》中。當時王倫在朝廷中為官,他在上朝途中偶遇廟宇,為表達虔誠之意,将財物供奉給神祗,後來又成了官員供奉廟宇的通稱。

繁體字:廨錢。

古時候漢字寫法:廨錢的古代漢字寫法為「㑲錢」,其中「㑲」為“廟宇”或“會堂”的意思,旁邊加上“錢”表示財物。

例句:“官員們将廨錢供奉給廟宇,祈求國泰民安。”

組詞:廨廟、廟宇、供奉、財物、官員。

近義詞:香火錢、祭品、祭禮。

反義詞:私藏、私自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